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与阅读技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5):150-151
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骆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122-125
较之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法使学生能从比较深的层面阅读分析语篇,掌握它的篇章大意,总体框架和作者的中心思想.用系统功能语法原理分析语篇,能够使学生快速准确寻找信息点,提高他们阅读分析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骆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33-135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以权力差异为先导,彻底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结构主义范式下语言和文化平等的乌托邦式的理论预设,把翻译研究纳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中,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5.
6.
骆萍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7-141
翻译总是与特定的语境有关,受到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印记对鲁迅晚期的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其翻译目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都体现出译者的政治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7.
骆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4-118
本文从布迪厄社会学中"惯习"、"场域"的概念入手,考察西方传教士受"西方中心论"思想持久影响在翻译实践中对中国典籍的归化和过度异化处理,撕裂性的介绍以及由此体现的权力话语和文化殖民倾向。在当今这个存在着文化等级、文化霸权的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翻译工作者理应肩负典籍外译的责任,恢复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和翻译生产场内争夺文化资本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8.
骆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2):122-128
在全球化日益加快、文化多元共存的语境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外宣传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鉴于此,在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外宣翻译“三原则”,以英语目的语为归依,使受众能够理解并接受译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文化和政治话语特色。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