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亟,抗日救亡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中心主题。期间,香港发动了为时三天的"一碗饭运动"。文章从阐明具体历史史实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一爱国举动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对故国故土和传统文化的执着眷念,另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民族的凝聚力和一致性,可以更好地诠释和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九林 《社科纵横》2006,21(7):142-14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原始积累的完成,除残酷剥削本国人民外,还大量奴役落后国家的劳动人民,华工是其所奴役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时期香港成为华工出洋的主要港口,在英国殖民政府操纵下的香港政府对华工出洋实施商榷女子出洋、建造移民屯舍、实施乘客法案、制定“11号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更加体现殖民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亟,抗日救亡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中心主题.期间,香港发动了为时三天的"一碗饭运动".文章从阐明具体历史史实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一爱国举动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对故国故土和传统文化的执着眷念,另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民族的凝聚力和一致性,可以更好地诠释和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