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统计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已有的产业集群理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是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但是,也不可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只有同时具备特色的自然资源、持续创新的技术资源、强大的市场资源、丰富的组织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合理的制度资源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才能获得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集聚经济和专业化是主导区域城市体系演进的两股主要力量,但二者对区域城市体系中不同城市的增长速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而后者主要是促进外围城市的发展.文章使用“四普”、“五普”和“六普”数据资料研究发现,尽管长三角各城市的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体系内部总体上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中小城市发展速度相对更快.这表明,专业化分工是促进长三角城市体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二元性及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构建包含兼业度、土地集中度、农业机械化、农村文化等十个自变量的经济增长影响模型.兼业度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农业补贴的影响较显著,农业机械化及土地经营规模等影响农业生产要素效率的因素,以及人口特征中性别以的外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要集约化使用三农资金和农村土地资源,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营造良好文化和政策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和科学回流.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二元性及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构建包含兼业度、土地集中度、农业机械化、农村文化等十个自变量的经济增长影响模型。兼业度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农业补贴的影响较显著,农业机械化及土地经营规模等影响农业生产要素效率的因素,以及人口特征中性别以的外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要集约化使用三农资金和农村土地资源,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营造良好文化和政策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和科学回流。  相似文献   
5.
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使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应用齐夫指数度量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及成因。结果显示,基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显著低于基于户籍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这意味着劳动力流动提高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进一步使用迁移人口占比衡量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增长显著提高了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研究结论的启示是,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适当提高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对加速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际非农就业机会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农就业机会差距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方面.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间,我国非农就业机会的省际差异显著下降.通过将非农就业机会的差距分解为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不仅是总差距的主要贡献者,而且它们的下降也是导致总差距下降的原因.但是,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扩散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目前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总差距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集聚经济与中国城市体系优化──跨省迁移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中小城市偏向型城市化政策导致了扁平化的城市体系,使得经济增长无法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体系在1990-2000年间变得更加扁平化。但随着城市化政策的调整,2000-2010年间,大城市的增长更具优势,扁平化的城市体系逐渐得到优化。使用跨省迁移人口作为城市经济集聚能力的衡量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沿海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提供的经济集聚力是中国城市体系优化的原因。依据城市体系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预测中国大规模城市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城市体系将进一步优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努力降低迁移成本。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跨省人口迁移是缩小地区差距的力量。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跨省人口迁移又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扩大地区差距。本文使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同时研究了跨省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跨省人口迁移与迁入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平均关联度高于与迁出地经济发展的平均关联度。这一结果意味着跨省人口迁移在现阶段是扩大地区差距的力量,因此,中央政府在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同时,应注重向欠发达地区提供偏向性的财政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农就业机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偏离-份额"方法的分析表明,初始非农就业机会水平低的省份表现出了增长上的"后发优势"。回归分析表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经济外向型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非农就业机会的增长,但是,城市化却显著抑制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增长。基于此,本研究为,内地非农就业机会的快速增长可能更多地源于一种"后发优势"。因此,从长期来看,推动内地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改变内地中小城市在资源分配中的劣势地位,将是进一步提高非农就业机会增长速度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