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古典哲学认为,“先验”与“必然”外延全同.克里普克则指出认知主体可以获得“先验偶然”知识,这一论题甚至在直接指称阵营内部就引起了很大争议.通过澄清“相信的方式(ways of believing)”这一概念,论证严格区分“信态”(state of beliefs)与“模态”(modality)两个层面是解决“先验偶然知识之论争”的关键所在.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先验偶然知识合理性论题还可以间接论证专名应具有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系统评析若干有关可能世界本体论问题的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哲学上定义可能世界的新思路:(1)"世界"意义上理解的可能世界。(2)"可能性"意义上理解的可能世界。遵循这条思路化解模态实在论和温和实在论之间的分歧,既符合可能世界这一名称的基本含义,又有利于可能世界本质特征的澄清。  相似文献   
3.
安瑟尔姆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曾受到康德的摧毁性批判。以现代模态逻辑为基本工具,哈特肖恩、普兰丁格和哥德尔分别构造了本体论证明的"模态版本"。经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哈特肖恩的版本没有区分逻辑可能与形而上学可能;普兰丁格的版本以"极伟大性"为核心,运用可能世界理论摆脱了基于"存在"不是谓词的康德式质疑,使问题集中于对证明中非逻辑前提之合理性的把握;而哥德尔的版本尽管依托"肯定性属性",但由于把"必然存在"作为"肯定性属性"之一,最终难以避免康德式质疑。更重要的是,任何本体论证明都是一种有前提的推演,因此对它们的评价最终都要依赖于其非逻辑前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中通过“标准米”与“海王星”案例分析断言:有些先验命题是偶然真的,以此挑战分析哲学关于“所有先验真理都是必然真理”的传统观点,引起了学界关于其是否能够真正构成对传统观点反驳的持续争论。先验偶然论的支持者埃文斯提出的“朱利叶斯”案例,也得到了学界广泛讨论。在辨析有关论争的基础上,通过严格区分指称固定与意义给予,以及严格区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范畴,对克里普克经典案例进行重塑,可以对它们是否构成传统观点的反驳给予肯定性回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