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月革命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十月革命虽始于苏俄,但惠及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月革命道路的延续与创新。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的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但同时也存在抹黑、否定十月革命、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此必须坚决予以驳斥。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它虽是封建君主为维护其统治所进行的政治策划和政治主张,但不能因此而全盘抛弃,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人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 化与丰富,对人权的保障也是在历史的进步中发生、发展和逐步 完善的。 尊重人权,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充分地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在国 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切实重视人权,在具体的社会生活 中呵护人权。保障人权,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 中,不断地为实现人权创造必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 人权保护是宪法的核心原则。 对中国一方来说,中关人权斗争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仅不可 避免的,而且必须勇敢面对。  相似文献   
4.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保障。回顾百年光辉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境遇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经验主要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始终坚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始终坚持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强化监督问责。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在西方,由于基督教文明中存在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人,对人享有绝对权威,因此,上帝与人的纵向关系便始终是基督教关注的首位。而在中国,则没有相应的人格化的上帝,也没有任何相应的神,这使得中国的先哲们不热心对天人关系做纯思辨性的探讨和争论,而是充满着对现实的关怀。他们不重视思辨理性,而热衷于实用理性。在他们眼里,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因此,他们思考的着力点便越过神而直接投向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关系当然是君民关系,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于是在中国先哲们的论述中,天与人、君与民这些对应的概念总是缠绕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治理:作用、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同时由于传统的治理模式即政府作为单一的权力中心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不能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必须予以改革.转型期呼唤以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功能载体之一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国的NGO不仅可以成为政府的帮手、公益事业的补充,而且可以充当有效的社会控制中介,在社会转型的稳定和发展间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但NGO并非万能,有其发展的困境;治理的对策是从NGO外部环境建设和自身建设两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NGO.  相似文献   
7.
刘先江  李德明 《学术研究》2023,(3):58-61+6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但也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新型合作化是与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合作化、是出于农民自愿和内在需求的合作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合作化、是面向市场的合作化。当前,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效益以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形成了推动新型合作化的内在动力,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合作化与城镇化的不同步制约了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因此,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走以土地规模化为基础的“横向”合作化、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的“纵向”合作化和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内驱”型合作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婕  刘先江 《学术探索》2023,(10):16-23
聚焦新时代民族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深刻阐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意蕴、主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形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论述。这一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为思想起点,厚植于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文化传统,扎根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百年经验,汇聚了根本意义论、人民主体论、现实路径论等理论内涵。新时代新征程,应当从强化政治保障、夯实经济基础、增强文化动力三个方面,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更好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