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网站可信度如何?影响新闻网站可信度的因素有哪些?许多机构和学者从不同视角开展了多项研究,但结论不尽相同.多数研究表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可信度差别不大,但公众对传统媒体的偏好依然存在.新闻网站可信度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信息质量是网站可信度主要影响因素;受众个体差异对网站可信度评价存在影响;美的网站视觉设计对内容可信度有改善效应.另外,由于可信度评价偏重感知,受情境影响大,加上互联网的动态性,以及可信度层次和美型众多等因素影响,新闻网站可信度评价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实践唯物主义不是一切哲学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实践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唯物主义,一是实践。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刘学义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尽快地把市场经济搞上去。要发展市场经济,只靠经济学理论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哲学理论从深层次反思市场经济。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问题,是目前哲学和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论持久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辩证法巨著刘学义《论持久战》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普遍原理与中国的抗日战争实戏科学地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在《论持久战》里,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抗日战争中存在的一切重大问题及其...  相似文献   
5.
孔子以政治为专业,强调以人为本,认为应该通过得人心的措施,来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行。他反对无政府主义而重视礼乐;反对剥削而提倡通过推行仁政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为了政治搞教育强调诚信,重视后备官员培训。他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无疑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国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因为实践唯物主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但是,如何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本身的含义,对象及功能等问题上,理论界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以高度的智慧、深遂的眼光、卓越的胆识,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构建了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他的发展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是被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巨大发展所证明的正确理论。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其中包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一、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所…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媒体评论的最大竞争者分布式评论的"网络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公众生产、专业生产的评论各具优劣势和适用范围,并不是替代关系,甚至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随着公众网络信息获取行为逐渐成熟,专业评论或将重放光彩。但是,媒体评论要想在UGC时代有所作为,必须进行价值创新,重塑自身的价值定位。未来媒体评论的内容生产应以用户特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品质为追求,满足公众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的深度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9.
公信力研究是欧美媒介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历史中,从某一类型媒介公信力研究,到不同媒介公信力比较,新兴媒介公信力也被纳入研究视野,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大批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媒介公信力概念及构成维度、影响因素、不同媒介公信力比较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参照。但是,西方媒介公信力研究多产生于特定时期具体需要,许多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的语境都与我国情况不同,在研究对象、话语体系、价值观念上体现出鲜明的国别差异。另外,强调实践性,偏重微观研究,对媒介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摘要]经过90年代末以来的井喷式繁荣,时评发展进入平台期。社会信息系统的缺陷,导致时评发展面临瓶颈。公共舆论中真相稀缺的媒介现实,给深度调研型评论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公共话语场域结构转换的压力,媒体评论要想重回社会思想的中心,必须重新价值定位。首要之务是克服评论异化,对症下葯,重塑新闻评论的生命力,在价值、操作中展现社会责任。针对UGC特点,则应构筑专业壁垒,优化评论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