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90年代以来,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加强,文学越来越注重表现人作为生物存在的本能和愿望,对带着"自由"和"个性"光环的"性"进行着诱人的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展示和价值疏导的创作也随之成为一个潮流.然而,人们发现,文学在表现人的这些非理性的本能、渴求释放自我的愿望时,容易因流俗而肤浅,很难深入地展示人的非理性的本能与理性的思考之间、释放自我与道德精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给人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压抑、心理与情感的困惑.于是在注重感性的时代,如何表现当代人这种压抑与困惑就成了文学创作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短篇小说<厨房>通过欲纵故擒、茧退法等艺术构思,从心理层面深刻地展示了当代人这种丰富又凝重的精神压抑和心理困境,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副文本是由封面画、插图等图像符号和内容提要、序言、引语、注释等语言符号构成的文本,"十七年"小说的副文本生成以及变迁建构出作家、绘画者、编者对时代、革命与文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诉求,促进了承载革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小说的加速度传播,呈现出文艺大众化和文艺化大众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朔诗化散文多由人物和故事组成,叙述时一波三折,很注重细节的精细描述,并对内容和叙述方式作虚构性处理,是小说化的叙事话语;其结构形式也与内容的话语叙事相适应,成为情节性发展散文结构,成为形式化的内容,具有独立的形式审美性。这一切表明杨朔诗化散文的内核是小说化的叙事,它的单位意象也揭示了这一点。同时,杨朔散文"诗意"的产生也与其小说化叙事以及单位意象的指称意义转换有关。要说明的是,杨朔散文的小说化叙事,正是对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散文文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政治语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消费的时代变化,香港的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表现重心上经历了由鬼怪彰显到情感填充的自觉游移,在影像美学上则发生着从狂乱凌厉向平和典雅的转换。这种变偏重影像奇观而为趣味性与认知性并重的改编倾向在聊斋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向缝合中,既有力地激活凝聚在鬼怪灵异文学想象中的民族记忆,又促进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承袭、改写与创新,对台湾和内地的电影改编有着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延续了左翼文学传统,通过战争叙事对普通民众进行革命知识传播和红色历史代述,解释革命起源和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未来建构目标,进而使“共产主义”的发展图景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曹禺在早期戏剧创作中深感当下人的原始生命力被压抑、扭曲,于是热情地讴歌、追求它;同时,他又为原始生命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的巨大破坏而惧怕.既爱于此、又痛于此,形成了曹禺情感中难以解开的"结".这使他要为"原始生命力"寻找一个支点,即最合理的生存环境,让它既能像"雷雨"一样勃发,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恐惧.只有"力量",没有"恐惧",这是他早期创作的精神追求.从他早期的几部剧作中,能清楚地找到作家的精神追求轨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