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皇朝藩部要略》是《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中各部“总传”部分的稿本;《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纂修过程是先纂汉文本,紧跟着译成满文本,最后再译为蒙文本,分别进呈,其在多次增加内容并限期完成后,终于于乾隆五十三年汉文本《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进呈完毕,完成了五年之期,而其底册,即《皇朝藩部要略》也就在此时成书。  相似文献   
2.
吕文利 《兰州学刊》2007,(2):172-175
清代蒙古票照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出入蒙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实施封禁政策的产物.它在法律上有详细的规定,是清代封禁政策在法律上的具体表达.它的推行对强化蒙古地区的控制,阻止汉人大规模流入蒙地产生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和发挥农民的内生动力,作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论述。"扶志"与"扶智"发展路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团队在云南和广西边境调研的结果表明,西南边疆文化建设的"内驱力"来源于当地文化传统、现代文化、戍边文化和党建文化。在实践中,各地发挥自己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主要以"民族文化+旅游"模式、"边"文化模式、"党建+"模式推进扶贫工作中的基层文化实践与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内驱力"建设。以"民族文化+旅游"模式、"边"文化模式、"党建+"模式为主的文化"内驱力"建设路径,将为中国边疆治理提供文化兴边、强边、固边的智识服务。  相似文献   
4.
宋代以降,围绕钦廉地区的归属问题,历代政府根据当时的情况不同而有所调整。宋朝成立了独立的高层政区——广南西路,其背景是交趾的独立,钦廉地区作为广南西路边防的前沿而受到重视。元朝把钦廉地区归为海北海南道,但在行省一级上,与广西其他地区一起,统归于湖广行省管理。明朝基本继承了元末的行政建制,但把钦廉地区划归为广东行省,此项省一级行政区的调整,后历经清朝和民国,几无变化。而促成这样调整的,恰是明初与安南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宗藩关系,"防边"思维压倒了"边防"思维,由此历明、清、民国并未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各民族进入了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时期。1965年,经中央协调,把钦廉地区由广东划归广西。以1000年、650年、50年这三个视角考察钦廉地区的归属问题及治理效能,有助于理解在"行政区划标签"下的国家决策,对如何实现西南边疆稳定,如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特别是对当代广西地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下"是无边界的,这只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下"表达。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边界观念和边界实践。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应该是有天下表达和边界实践两个维度,"天下"表达是一种开放性的、模糊化的表达,它以"天下共主"的姿态,表明对世界统治的观念,这是意识形态上的表达;在具体实践上,中国古代是以边界的清晰化为旨归的,大体可以分为清晰的边界和中间地带两种类型。表达是一回事("天下"表达的模糊化),实践是一回事(边界实践的清晰化),两者结合又是另一回事(统一于"大一统"诉求)。"天下"的模糊化表达与边界的清晰化实践形成了抱合力,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即既此且彼,灵活把握,一切以利于统治为目的,这种智慧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6.
“胡亥或许不是篡位,而是真讨始皇喜欢;他或许也还有点抱负,只是受了赵高等人的蛊惑。”  相似文献   
7.
1985年7月2日,赤峰市郊区当铺地乡大兴隆庄村民潘水在村北昭苏河畔发现一起古铜钱窖藏。市、区文博部门闻讯后派员实地考察,并将大部铜钱收回入藏。 一、窖藏情况 窖藏位于赤峰市北16公里大兴隆庄西北2公里昭苏河东岸边(见附图),东距赤(峰)锡(林浩特)公路(辽、金主要通道)0.7公里。昭苏河,辽时称辋子河,汇于英金河(辽、金时称落马河)后归流老哈河(辽、金时土河)。河东岸为平坦的耕地,窖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