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唐代守选、释褐制度之后有案可稽的14位晚唐状元的初始职任进行考证,可以发现,晚唐状元夺魁后初始职任并不像明、清状元那样统一与固定,而是比较随意.晚唐政府对状元初始官阶的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偶尔还有较大的向上浮动.晚唐状元释褐任京职的是少数,任地方职的更少,而从幕的是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金代贡举考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代贡举考略周腊生《金史·选举志》云:“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然而,金代究竟在哪些年份举行过科举考试?一共举行过多少次?共出过哪些状元?对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金史》、《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3.
自李贽提出“五大部文章”说,肯定《水浒》为“发愤之作”,乃“天下之至文”;金圣叹誉《水浒》为“第五才子书”并细加评赏后,小说的地位大大提高。到《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时代,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于高峰。稍有识见者,都或深或浅地体会到了小说的礼会作用,进步的理论家们似乎不必再为小说之是否“可观”多费口舌,而可以集中笔墨从不同角度去为中国小说美学破土奠基了。《卧评》就不再论及小说的地位问题,而直接把《外史》看作《史》、《汉》一样的不朽著作进行研究。从《外史》出发,又论及小说的审美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4.
五代18位有资料可考的状元中,始任京职与幕职的人数大体为对半.释褐途径没有唐代那么复杂,只有守选和幕职两条路.所授职任较为单一,京职主要是校书郎,少数为正字、秘书郎.不像唐代那样还有大乐丞、拾遗,地方职除王府参佐、方镇幕僚之外,还有不少人被派往各地去当县尉.唐代状元一般都要数年守选,最长的达15年,而五代守选似乎成了象征性的,未见强调守选时间的记载,这种变化正是宋代改为直接授职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5.
历代状元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余年来所搜集的历代状元资料的整理、统计,考证出历朝应有状元:886名;可考出姓名或姓的状元:674人;其中,除其状元身份与夺魁年份外,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传记资料的:507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古神话审美意识的三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中国上古神话"仅存零星"(鲁迅语),它仍然可以看作我国先民文化的包罗万象的总系统,是反映特定时代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总和,可以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分系统(或子系统).就体现先民审美意识这一子系统而言,窃以为其总的特点是:极为朦胧、原始,且发展缓慢.这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查.  相似文献   
7.
对于“陵川七状元”的说法,通过引用大量史料进行考证辨析,笔者认为武明甫、武天佑、赵安时、赵安荣有可能确实是状元;而李俊民是经义第一,武天和也有可能只是经义第一,但当时政府已明确规定经义第一不能算状元了,民间不了解这种政策变化,仍误称他们为状元;至于说宋代的崔有孚是状元则无法找到史实依据,也许他只是在地方选拔试中考过第一,被民间误称或戏称为“状元”,后来就以讹传讹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笔者所能见到的所有书本的、网络的“状元录”“状元谱”类文献均遗漏了大夏状元。其实大夏政权在称帝至灭亡的9年内成功举行过两次进士举,产生了两名状元:董崇璧(或作董璧、崇璧)、庞百里。  相似文献   
9.
古籍中乐史的状元地位并不明确,早期相关记载即有矛盾。近年的相关著作或将乐史和邱旭遗漏,或将两人都列为状元。从乐史的应试能力及日后所体现的文才、业绩与影响可以看出,乐史不仅是该科状元,而且是五代不可多得的名状元。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别具一格,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拟就体现这种特殊结构技巧的一个方面——人物的转换,一陈鄙见,以就教于方家。一、充分利用时间艺术的长处《外史》所写的人物,有名姓者二百七十有零,而其中仅比较重要的喜剧角色就有三十余人。这些喜剧角色不断变换,既互无因果联系,又互不相统属。这样的长篇就需要在人物转换上煞费苦心。很可能吴敬梓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