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农地流转效益、农业可持续性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地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以及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粮食非主产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于粮食主产区;而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或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显著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或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明显。因此,建议大力推进耕地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的有序、高效流转,如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地区,挖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与保持农业可持续性,实现区域间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效应分析原理,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生态效应的基本内涵,即农地流转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结构与技术,从而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冲击.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截面加权的固定效应估计,得出结论:农地流转加重了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但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柴油的消耗量减少了;而粮食播种面积占比的提高会增加对化肥、柴油以及农药的使用量,但对塑料薄膜有一定的节约效应.此外,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且生态效应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实践的深入观察,剖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贫的机理,并运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减贫效应差异及路径条件。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嵌入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有效融合了贫困治理的“外源性”和“内源性”需求,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家庭经营主体和合作经营主体能够获取强能力减贫效应,但收入减贫效应并不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