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在道"无"基础上的老子"善行无辙迹"理论,是对体道之行的过程和结果的本质标定。在美的创造和显现方面,无辙迹的善行主要体现为:道法自然——归根复命,循道之规律而行;朴素无华——不以一己之小巧斫伤对象之本真;大美不言——希声、无形、象罔求之。  相似文献   
2.
以2002-2014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女性董事影响慈善捐赠的作用机理,相对于男性董事,女性董事的“公共型”特征使得她们天生就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和关怀他人,此外还因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使得女性董事更加关注慈善捐赠,也愿意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慈善捐赠决策.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聘请女性董事可能存在自选择偏误问题,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有效控制了自选择偏误产生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中有女性董事的上市公司的慈善捐赠多于没有女性董事的上市公司.文章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女性董事为什么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慈善捐赠,揭示了女性董事在董事会所扮演的角色,对上市公司聘请女性董事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言意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是从“道无”的本体论出发并下降至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建构其言意观的。在他那里 ,言意关系是言、知、道三者关系的延伸。他承认在形而下范围内“小言”与“物之粗”是统一的 ,言是可以尽意的 ,而在形上超验领域中 ,言与意不相通 ,“意之所随”不可说 ,后者是其言意观中的主导倾向。他以此为基点 ,以“得意忘言”为途径 ,首创了超越式言意观 ,对后世形成“意在言外”的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尚任及其具有丰富内容的历史剧《桃花扇》,许多年来一直受到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新时期以来,在经过“文革”10年的批判、否定甚至抹杀之后,《桃花扇》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已有逾200篇论述问世,相对于本世纪初至1978年的近百篇论述而言,无论在研究的数量以及广度、深度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关于孔尚任罢官原因的探讨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被罢官的真正原因近300年来一直是一桩“疑案”。其罢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因《桃花扇》得祸说。据孔尚任自撰的《桃花扇本末》所述,《桃花…  相似文献   
5.
孟庆丽 《理论界》2009,(6):155-156
元代是女性伦理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元杂剧是其重要载体.这种伦理意识又集中地体现在婚恋意识之中.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强烈的对"一见钟情"的追求,实现了从"贞节烈妇"到"红颜知己"的升华,表露出了对门第观念的轻蔑,并从"休妻"的无情超越到了"休夫"的无惧.成为中国古代女性伦理意识自觉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时期的言意观当中,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言意问题由哲学和语言问题向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转化的枢纽和逻辑出路.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是由"言不尽意"理论引发的,其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寓言、立象和比兴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周易》言意观的核心是"立象以尽意"。其实质是"实象"与"虚象"相结合,用"附意于象外"的"义象"来尽吉凶之意。同时,因为卦象和艺术形象有诸多相通之处,这也成为中国古代"象外之象"等超象显现理论的滥觞。而且,其价值还不止于义理层面,在语言艺术的操作层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王充闾先生的散文体著作《逍遥游·庄子传》是传记创作和庄子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以极富文学与哲思性的语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庄子的生平和思想。这其中,对于庄子游世思想的阐释尤为精妙。充闾先生认为:庄子“游世”思想,缘起于悟道、显象于“游身”、深隐于“游心”、达成于“逍遥”。这一思想充满了实践精神,同时也是他在傲世、顺世、解世中提炼出来的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游世”不仅是庄子思想的内核,更因其超越性而成为艺术、文学、美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尤其是在士阶层的审美人格的生成和审美创造的引领方面,更是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充闾先生对这一核心思想的揭示,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学养,更可见先生深湛的哲思与卓越的见地。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的言意理论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功用为之的彀”是其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也是评判言行是非曲直的惟一标准。因此 ,他的言意理论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以“用”为基点 ,韩非子在语言文辞的表现手法与风格方面崇尚质直而反对文饰 ,但他又高度重视法之“文”,提出了“令者 ,言之最贵者也”的观点 ,并对接受心理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透彻分析 ,这就是韩非子言意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是道家言意观的基础。他以“道”不可说论为生发的基点,显示了语言不可能与世界亲密无间的倾向。老子认为,意可通于“道”,但言与“道”隔,不得已而用时只能“强为之名”。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并不是否定言之功用,而是要求运用合道之言,即“希言”、“贵言”和“言有宗”,其实质是“其中有信”。而对形式上的要求则是要运用“善言”,要“无瑕谪”,从而达至用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