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即远古理想社会所存在的“道”,原“一”。其不仅直接阐述了此道,且在评论中也透露出何为“内圣外王”之道,因为他是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最高评价标准。由此,即可解释结尾处为何出现“惠施”部分。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赞"中提出"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了创作的首要步骤。创作主体只有在虚静的状态中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才能诞生"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的"意象";这样创造主体才可以进入到文学创作阶段。此为创作关键阶段。同时刘勰还敏锐指出"意象"转化成文字时,即使作者拥有着良好的文学创作的素养,也可能出现完全表述的困难。这里就显示出在文学自觉和兴盛的魏晋时期,刘勰自觉地意识到"言"与"象"之间存在不可完全表述的客观困难。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之《神思》篇论述涉及到文学创作一些关键性问题。当"神"与外物交融产生"意象"后,主体才能进入文学创作阶段,才能用富有"情"之文字进行文学创作。但是,由于文字对思想不能完全阐述的困境存在,使得 心中"情志"和表述不能"密则无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