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国内学术界关于政府能力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分两个阶段对政府能力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归纳了政府能力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即政府能力的内涵与分类问题、政府能力的相关性问题、政府能力的提升路径以及地方政府能力问题等;最后探析了政府能力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政府能力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白族妇女为例,选取较具典型性的千年白族村——诺邓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政治参与置于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可发现,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政治参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参与意识较为淡漠、参与层次较低、参与形式较为单一等,且其参与深受社会经济、体制、文化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而欲完善其政治参与,则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强化政府与妇联组织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政治机制。  相似文献   
3.
面对社会转型对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治理作用的凸显及挑战,少数民族农村治理应充分结合区域的特殊性与乡村发展的传统轨迹,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与机制。本文立足于转型期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有效治理这一视角,通过考察传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其变迁历程,并运用民族政治文化和制度功能分析方法,揭示了转型期对传统自治制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提要]乡村振兴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对于“直过”民族乡村振兴的推进,在遵循乡村振兴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其中的长老组织、寨老组织、头人组织等传统社会组织的力量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治理资源与有益的发展资源。目前,这些传统社会组织主要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种协同治理主体而发挥作用,并在协同治理的功能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造性转化;今后,还须紧扣“直过”民族乡村振兴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不仅要优化传统社会组织作为乡村协同治理资源的存量,也要不断提升作为乡村发展资源的增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催生了乡村振兴前所未有的期待。乡村振兴,必然要面临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如何营造文明的乡风家风问题。而乡村的稳定、有序与和谐,不仅需要依托发展来推进,也需要依靠乡村治理来实现。乡村治理通过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发展、凝聚人心,进而推动乡村的发展与振兴。而有效的乡村治理又必须依靠特定的社会规范以及保障这些规范得以运作的公共权力主体来实现,然而,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社会规范正处于模糊、混乱或者说断裂的状态,而且治理人才也在不断流失,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效能。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需要健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选准配强"第一书记",提高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整合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