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0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政府主义在思想上有时候迹近共产主义,但在中国却曾被宣布为凶恶的敌人,这是因为它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关键学说,更重要的是,越是迹近共产主义理论的异己思想或异质思想,越容易在精神影响方面产生种种混乱,进而混淆甚至歪曲正统的革命理念.这便是精神领域的思想邻壑现象.无政府主义在意念理性意义上是有价值的,只是不适应作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去实践.而意念理性通向“空想”的乌托邦,非常适合于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小说人物作为作家所创作的对象,一经生产出来就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他们甚至会反过来压迫作家.这种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将激起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金庸的创作发生明显的转向,一反他以前的武侠小说而虚构出韦小宝这个"反武侠"的形象,就是这种反抗的结果.为了改变英雄式主人公造成的道德、能力、位势、命运压迫,金庸把武侠小说中需要仰视的人物变成了一个俯视的宵小形象,由此重新确立了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摆脱了精神生产的异化状况.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为文学创作主体,通过他深刻而独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一帜.而作为文学行为主体的鲁迅,卓越地开辟了汉语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以外的文学行为,包括以文学主体进行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功业.此外,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汉语新文学历史发展中非常独特的文学存在主体,他所构成的文学信息场是中国现当代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是新文化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4.
早期话剧运动其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摄性运作,它在陈独秀所概括的一般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征方面,比起后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并不逊色。它拥有比"五四"时代更为密集也更加典型的"团体的活动"性质,在内涵特征上也从未局限于戏剧领域,而是将改良乃至革命的努力外摄到社会各个层面,其充满创造性的精神特征也都彰显出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5.
汉语新诗的成功,香港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因为香港新诗界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迄今最为完备的新诗运作机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汉语新诗领域的真正定型,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放的香港.香港新诗通过对香港这个特殊的区域诗兴情感的抒写,为汉语世界保存了卓然独异的都市诗歌和南国情愫.只有在世界化的格局中审视,汉语新文学和汉语新诗才有了新的价值体系,才有了新的传统内涵.香港始终处在面向世界的开放状态,它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汉语文学和汉语诗歌走向世界文学的重大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潜隐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1,21(5):61-64
在现代主义似乎都已被无情地“后”掉的现在,浪漫主义无疑是一个悖时的题目。但它作为一个似乎已经沉 寂多年的文学史概念还在时常敲击着我们的耳鼓,有关现代中国浪漫主义的研究成果正以逐渐走旺的势头被陆续推出。质 之于中国,五四时代究竟是否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潮势,由此确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此后这样的 传统是否一直得到了承续和发展,革命的罗曼蒂克和革命浪漫主义是否而且如何冲击和消解了浪漫主义的真正品质,说到 底,浪漫主义是否在现代中国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有着怎样的命运以及如何会有这样的命运。 都是不容忽视的文学史问题。在我主讲的博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上,围绕着这些问题,近30位博士研究生以 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命运”为专题的讨论,那情形可以说是在热融的气氛中精彩纷呈。限于篇幅, 从中抽出了一些角度不同的论题,组成此一小辑。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负性背景”这一概念 ,并用它从一个新的角度解剖中国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文章认为 ,构成中国新文学产生的文化和文学背景颇为复杂 ,不仅有许多促进其产生和发展的正面因素 ,更有一些负性成分。这些负性成分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并不只是一种阻碍 ,它还从反面激生和推动新文学的发展。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界沉闷僵化的负性背景激起“五四”先贤文学革命之热情 ,文言创作的萎缩和白话创作的幼稚鼓励和催生大量新文学作品。而传统文学呈衰微之势 ,专制力量临阵退隐等现象造成了某些负性背景的缺场 ,这反倒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向深度掘进。  相似文献   
8.
历来左联研究的薄弱之处在于 ,将左联只是作为一种流派 ,而且是政治性的流派来对待 ,不注重左联首先是一个社团 ,而且是一个文学社团。左联作为文学社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对象。鲁迅等人都是将左联当作一个文学社团加以理解的。左联虽然是在政治力量的作用下组织起来的 ,但它的聚合过程充分体现了左翼文学家的自觉性。左联所有突出的创作倾向 ,如革命的罗曼蒂克 ,都是左联社团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于金庸及其小说出现了反差极大的评价,褒之者誉之为中国文化英雄、民族神话的创造者,贬之者斥之为祸国殃民的文坛妖孽。如此过度的褒贬其实都是国族意识导致的意义张力作祟的结果,而这种意义张力来自于特定的研究对象个体与国家民族等宏大语境之间造成的巨大落差。中国现代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等学术概念和学术平台自然而然会激发评价者的国族意识,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意义张力对学术的干扰。汉语新文学的视角避免了宏大语境的自然渗入,也就规避了意义张力对学术评判的干扰,从而为金庸研究回归学术理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对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品格,也即“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一直持有不言而喻的肯定态度,但究竟什么才典型地体现着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品格?许多研究者都觉得十分茫然,即使摒除意识形态关碍之类的因素,人们似乎也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缺乏信心.夏志清在他那部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也论及了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品格,但对于这种品格的内容却完全放弃了阐解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现代,不过是因为它宣扬进步和现代化不遗余力而已.”这种毫无创见的同义反复对先驱者们已跃跃欲试地加以探讨的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品性话题实际上起了某种语义上的颠覆作用.许多有关这一话题的语焉不详乃至似是而非的“论证”,都不同程度地起着这样的颠覆作用.其中包括一度非常流行的将中国新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