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识别工作中以客观的民族文化特征作为民族分类的主要依据,导致了人们对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差异性的强调,最终导致了"文化族别化"。"文化族别化"不能解释不同群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事实,又将地域性的文化转化为具有明确民族归属的民族文化。对"文化族别化"这种社会认识面临的困境展开讨论和反思,有利于申明民族之间存在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客观联系。更为重要的是,承认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比刻意地强调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
黄灿然一再强调"创新是诗人唯一的良心和责任",是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为精确地呈现出深邃而细微的现代诗意来。诗意往往是模糊的,但诗人追求着用更精确的语言去呈现那种模糊。如何以简洁的精确呈现深邃的模糊,是贯穿黄灿然诗论的一条暗线,也是我们理解黄灿然诗歌的一个必要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群体融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民族群体面临着生计方式转型的困扰。在此过程中,民族生计方式转型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也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制约。对于生活于高寒山区缺少发展资源的那些族群而言,族群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外部资源,因而生计方式转型不仅受到了本地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多的是受到了族群文化特质、族群历史和各族群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族群关系的影响,本文把后者理解为是族群性制约了族群生计方式转型。本文以生活于同一生态环境中的四个族群,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生计方式为例,讨论当前族群的族群性和生计方式转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谢冕等针对一些人对朦胧诗的严厉批判提出要"听听、看看、想想,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之下,这种提倡暂时搁置价值判断的宽容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勇于承担的价值判断,是一种针对"伪权威话语"压迫的反抗策略.然而,悖论之处在于,在之后的诗歌批评中,这种"容忍和宽宏"却渐渐成为人们不再去做价值判断的借口,诗歌批评阐释作品的功能从此盛极一时,矫正趣味的功能则被压抑,导致诗坛"乱象丛生".这种批评氛围的形成既与当时主流批评家权宜性策略的影响有关,也与后来时代语境中的多元思维、追慕西学的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对贫困人口的贫困观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贫困人口的日常生活世界,还有利于提升扶贫政策的政策绩效。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宁边村四个族群村民的贫困观是将劳动力与贫困和致贫原因建立因果联系,这种现象放入学术史中检视时是属于小农对劳动力的“自我剥削冶。 文章从社会结构的进路,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解释了宁边村四个族群村民为什么在理解自身所处的贫困和致贫原因时对自己所拥有和能够支配的劳动力进行“自我剥削冶。 研究表明,宁边村四个族群村民对劳动力“自我剥削冶的社会根源是处于社会结构边缘位置的小农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性歧视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并非是因为他们自觉接受了自决、自立、依靠个人奋斗等来自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的个体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7.
8.
人类学对事件、结构与历史之关系研究的持久动力来自于人类学家一直在文化中发现历史的努力,以及来自以历史学为主的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对人类学的影响.人类学对事件、结构与历史之间关系的研究经历了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功能主义和写文化四个阶段.历史学与人类学有着不同的学术传统,如何将历史学的时间深度与人类学的空间深度相结合,使知识有更高层次的突破是历史人类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文钢 《职业》2014,(27):18-18
笔者回顾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探索了如何办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并分享了部分笔者学校的办学实践,以期实现转变形式、观念,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充分认识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实训基地的职业教育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提高学校和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探讨校企联办实训基地的多种建设途径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