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道德是人们借以调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自我理解方式。市场道德是以个体利益为导向的社会规范和自我理解方式。幸福是人们的目的得到满足的一种平衡状态以及人们对这种平衡状态的感受,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目的而构成了生活的本质内容。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与强调,是现时代的一项伟大成就,但个体利益的实现仅仅是生活幸福的一个方面。市场道德有助于生活幸福的实现与提升,但更完满的幸福则有待于对这种以个体利益为导向的市场道德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必然引发道德范式的转换。在新旧范式的接替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危机,其实质乃是道德信念基础的瓦解。以宗教或形而上学为信念基础,以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传统道德范式整体上崩解并丧失了其有效性。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在其信念层面上必须经得起现代理性的反思并将基本的公平价值包含在内。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比较缺乏的现代主体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公平原则、权钱交易、裙带主义等丑恶现象又严重破坏了现代道德对公平原则的基本信念。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危机,其实质是传统道德范式向现代道德范式转换过程中的断层所导致的道德信念危机.一方面,基于现代主体理性自律的现代道德在中国还缺乏相应的社会根基和文化根基,并受到各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扭曲与消解;另一方面,依赖于各种他律形式的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冲击着现代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确立.厘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危机的实质并分析其社会和文化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和应对当前的道德危机,为长期的道德建设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建构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制度伦理化"或"伦理制度化",而应当被理解为对制度自身的伦理属性以及对制度在社会伦理生活中的功能定位、作用方式的反思、批判与重建。制度伦理构建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它一方面表明制度的伦理基础的现代变革,另一方面表明制度必须在现代社会伦理生活中起着主导性的规范作用。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平等地保障现代个体的自由与权利,而对那些可能损及他人自由与权利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则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革命性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性的精神魂宝及其物质载体总和,它理应而且也能够在当代中国发挥历史记忆、政治认同、文化传承、价值导向、经济产出等广泛而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为了使红色资源的这些社会文化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须对其进行系统的创新性阐释。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生命生活展开之必然性结构的角度来看,欲望与需要虽同出一源,却又有着本质的差别:需要产生于人的生命生活展开的必然性结构,其满足是对生命生活主体性的肯定与尊重;欲望则是需要的异化形态,它产生于对人性需要的错误理解和不合理压抑,无止境的欲望追求是对生命生活主体性的否定与贬损。对需要和欲望这二者关系的批判性辨正,也是对欲望哲学式的内在批判,这种批判始终尊重每一个体生命的价值主体地位,始终着眼于每一个体生命生活的内在需要,因而根本不同于那种仅凭主观价值设定而对事物妄加评判和指责的道德主义外在批判。  相似文献   
8.
需要是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黑格尔在其法哲学中将需要作为一个环节置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法哲学体系即自由的体系之中。在黑格尔看来,需要的前提或基础是自由与权利,需要的体系构成市民社会。由于市民社会存在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黑格尔将国家视为对其的克服与扬弃。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危机,其实质是传统道德范式向现代道德范式转换过程中的断层所导致的道德信念危机。一方面,基于现代主体理性自律的现代道德在中国还缺乏相应的社会根基和文化根基,并受到各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扭曲与消解;另一方面,依赖于各种他律形式的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冲击着现代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确立。厘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危机的实质并分析其社会和文化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和应对当前的道德危机,为长期的道德建设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就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而言,“现代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而与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现代性”主题的凸显则要晚得多.在中国语境下,“现代化”理论侧重于探讨中国如何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近几十年才在中国兴起的“现代性”理论则更多地探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理论嬗变,昭示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问题的迁衍.应当及时厘清从这一理论嬗变中折射出来的问题迁衍,以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