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新平县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土锅寨傣洒的土陶制作完整保留了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其土陶代表性传承人刀正富兼具古拙与艺术审美韵味的土陶制品,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在造型上呈现出古拙、写实、夸张变形的艺术特征.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刀正富的土陶制品类型、艺术特征及新平县土陶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四库馆臣说<文章缘起>为伪作的四条理由均不充分,后人因之附会的一些理由更不能成立.山堂考索本<文章缘起>是张绩的增补本,张绩对<文章缘起>作过个别注释,并可能从梁代的物原论中补入了三十四种文体.除非能够举出更有力的证据,否则,<文章缘起>中的大部分内容仍可认定为任防所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释名以彰义的办法,将任昉《文章缘起》三个题名关键词"文章"、"缘起"、"始"置于整个南朝文章学与南朝学术的全景中进行详细、深入、动态地考察,以揭示《文章缘起》与南朝文章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笔从言分化出来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尽管受到传统势力的长期排斥,终就成为寒门士子的仕进之梯。到南朝,文风愈盛,文士集团崛起,文笔受到普遍重视,别集、总集大量产生,文笔之辨成为文章学的重要内容。南朝学者试图从目录、音韵、情感三方面对文笔进行区分,虽有许多不周全之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朝文学的盛况。  相似文献   
5.
乡村精英是在中国农村对村民和社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最具尊重和影响力的人。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上接天气(党和政府)下接地气(村民)的中介作用。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具有推动乡村文明发展的正面作用,同时也有利己行为和权力偏向等局限性。我们要积极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模范带头、组织管理、技术服务、经营管理、观念更新等积极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和精英吸纳机制,为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搭建舞台。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楚辞 ?楚辞从哪里来 ?楚辞到哪里去了 ?这是楚辞学的核心问题。郭建勋教授的《先唐辞赋研究》(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5月出版 )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是一本极富学术价值与学术个性的著作。作者认为 ,楚辞不是某个时代、某个地域、某些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而是一种文体 ,其特点在于“兮”字句。“兮”字的表情色彩与句式特点决定了楚辞的形式与内容 ,是判断楚辞体的首要依据。他正本清源地理顺了辞赋两种文体长期以来的纠葛 ,辞赋相混始自贾谊 ,王逸、萧统、刘勰都把辞赋看作两种文体 ,楚辞体的独立地位很早就确立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萧子良文士集团的核心成员,任昉与沈约、萧琛、王融、谢朓、范云、萧衍、陆倕、张思光,何宪、孔广、江淹、虞炎、何僩、周颙、庾杲之、刘虬、宗夬、柳恽、王僧孺、江革、范缜、孔休源、谢朏等人均有交往。萧子良过逝后,任昉作《文宣竟陵王行状》,高度肯定了萧子良的品行、学识、政绩和招士活动。萧衍建梁后,任昉任吏部尚书,成为梁初文士集团的中心人物。任昉将王俭、萧子良文士集团重视学术和文学、为官清廉的传统延续到梁朝。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词汇层次的推理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词汇推理的相关理论,评述词汇推理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已有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这些研究结果为进行全面、深入的词汇推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可资借鉴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9.
农村发展历来是影响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乡村治理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探索,乡村治理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摸清乡村治理的变迁逻辑,洞悉乡村治理的发展方向,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我国复杂的乡土社会中,还无法找到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乡村治理模式。然而,将来我国乡村管理工作的去向应具有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治理结构、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和提升农民公共意识的朝向。  相似文献   
10.
杨赛 《学术探索》2007,(5):133-137
孔子的正名说是礼学,在先秦诸家名学中自开一派。其正礼乐、正刑法、正民风、正身、正言等正名思想,孔子的文学观来自于孔子正名说。后代学者所引论、阐发的孔子文学观,由于受到其他学派的影响,很难代表孔子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