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综合类   1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政治保障,不容动摇。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在于:它符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族情的结合;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不是"民族自治",也不是民族一体化;它拥有符合现代国家建构要求的政治优势,既充分保证国家主权统一,又符合现代社会正义与公正的价值理念。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需要从培育公民身份认同和中华民族国族认同、建立健全民族利益协调机制和积极推进协商民主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克思学"在当代的出场,必须抓住其"实".从内在属性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科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从方法论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遵循解读而非解构的学术主旨;从价值论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学术与意识形态的辩证统一;从时代定位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学研究:文本重读、学术对话还是现实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方法视角来看,当前中国马克思学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文本重读"、"学术对话"和"现实反思"三种范式.这三种研究范式对于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它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着自身的局限和困境.在中国马克思学领域,这三种研究范式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相生发展的关系.中国马克思学要在这三种范式的文明交流与对话下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理论自觉意识,矫枉过正,就会执着于外在的文献、文本考证,忽视了研究的根基和目的,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学院研究混同起来.从内在语境和时代语境角度看,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必须坚持"学术化诉求"与"中国化问题"的统一,坚持"文本解读"与"以中解马"解读模式的统一.同时,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一定要实现马克思学领域中的"两个文明对话",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蒋晓东同志在<学术论坛>2009年第8期发表了<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回归与创新>一文,阐释了中国马克思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一种研究范式,这种范式是以文本解读为特色的研究范式,是传统文本解读研究范式的一种回归和超越.然而,从中国马克思学的工具正当性与价值正当性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一门学科而非研究范式,它是科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此外,从文本解读的历史发展来考察,中国马克思学所强调的文本解读是传统文本研究范式的超越,但并非是回归.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学本身有着清醒的研究范式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为文本解读、学术对话、现实引导.这三种研究范式是互补整合而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国马克思学要在这三种范式的文明交流与对话下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代中国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必须具备清醒的理论自觉意识。在学理层面,要坚持文化结构论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传统;在方法论层面,要坚持返本、对话与开新的有机统一;在价值层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心":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信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词汇或政治口号,而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内涵上,"中国信心"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中国信心"是成就感与使命感的高度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展示;在功能定位上,"中国信心"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鲜明亮点,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廉洁奉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中,廉洁奉公是领导干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者和导向者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群众意识融合的纽带,是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过滤器。从这些角度来说,廉洁奉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国内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致认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经典文献。笔者近来结合国内理论界发表的大量论文,反复学习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论述,认为“三个代表”不仅仅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大思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不断巩固执政地位的纲领性文献;同时也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和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全面振兴的实质所在。首先,“三个代表”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是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一批封建廉吏极力倡导清廉俭朴勘政之风气,忠实践履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基本要求,并开始把它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实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