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俊鸿 《民族学刊》2011,2(4):8-17,91
一年多来,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工作已经结束,在邛崃南宝山居住的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永久定居点的生活。然而,由于定居地与迁出地在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羌族移民文化适应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为未能充分利用南宝山当地的资源,借助现有生计方式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考察报告将从南宝山异地安置政策和产业规划出发,着重考察羌族移民的生计转型及对家庭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南宝山当地农民生计方式的访谈资料,对异地安置点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移民返迁问题是移民后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灾难移民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该领域移民返迁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借助“推拉理论”和我国水库移民、生态移民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移民的返迁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迁出地推力因素、迁入地拉力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下,羌族灾难移民在异地安置初期具有较低的返迁意愿.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个案在迁入地选址、迁移方式选择、制度影响的阶段性和两面性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以后灾难移民的迁移政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文献和方法的限制,历史进程中的族群交往过程难以再现,因而有关此过程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的研究也不尽完备.灾难移民与迁入地当地族群之间的交往为理解上述过程提供了现实场景.选取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外迁安置为个案,通过对外迁安置后羌族移民族群交往基本类型及交往状况的详尽调查,发现其背后的影响机理,进而寻求增进族群交往和改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的有益方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动下,羌族移民的生计方式正在经历从“山民模式”到“补贴模式”和“非农模式”的转变,移民安置点的农业发展方式也将从“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对于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羌族移民,这一转变既是造成他们当前贫困的原因,也是未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当对转变过程中羌族移民社区的贫困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出台配套政策帮助移民顺利度过生计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5.
王俊鸿 《天府新论》2017,(6):封二-封三
木梯羌寨位于邛崃市西部南宝山农场C区,紧邻从邛崃市油榨乡通往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的074县道,距离成都市城区112公里。木梯羌寨里居住着汶川大地震后从汶川县龙溪乡跨坡村夕格组搬迁来的29户、124名羌族村民,一起搬迁来的另外30户、117名夕格组羌族村民则居住在距离木梯羌寨5.3公里远的南宝山农场A区。2010年5月,A区和C区的夕格组村民从金花村分拆出来,成立新的行政村。因村委会所在的C区被南宝山当地人称为木梯口,因而新成立的行政村被命名为木梯村,建在C区的安置小区也被称为木梯羌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