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中国"这一命题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才提出来的。然而,其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写照却不胜枚举。这表明,"美丽中国"的思想因子早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均蕴含着丰硕的生态理念,为"美丽中国"的建构提供了源头活水。探讨"美丽中国"的思想文化元素,对今天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逻辑的过程,由起初抽象的人本主义的异化理论发展到成熟的唯物史观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总的说来,这一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马克思时期,该阶段提出了抽象的人本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唯物史观的异化劳动理论;第三阶段是唯物史观异化劳动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三个阶段之间是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这几个阶段之间的历史联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场域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亦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从历史逻辑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发展链条中逐步生成和敞显的,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是一个连贯的、前后相继的历史进程。就现实逻辑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关系融洽与和谐,进而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通过“认同谱系”(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一种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团结氛围。在新时代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近年来,国内、国际形势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均发生了新的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凸显,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已然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色。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得尤其鲜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中国的生动诠释。约言之,时代场域、崭新图谱、价值意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三维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5.
6.
[摘要]当前城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公共服务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所凸显,政策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均比较强。公共部门应从民族学、语言学、管理学等多重维度加以正确分析和认识,总结我国既有政策和做法,借鉴他国处理方式,遵循语言发展变化、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等相关原则和客观规律,积极做好摸清现实需求底数、抓好现有政策规定贯彻执行、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关键部门服务等有关工作,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商品价值量到底是反向变动还是正向变动,这个问题历来是学术理论界的一个"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个颇受争议的"焦点"。该问题在学术界历来争议不断,至今尚未停息。笔者多年来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学术难题"。最近一段时间,余斌教授与王朝科、郭风芝教授又就这个问题打起了笔仗~①,这再次引起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余斌教授与王朝科、郭凤芝教授一再争论"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商品价值量到底是成反比还是成正比"。余斌教授在其论文《为什么"成正比"是错的?——与王朝科、郭凤芝商榷》的摘要中将"反向变动"与"成反比"等同起来了,将"正向变动"与"成正比"也划等号了。实际上,这个"等号"是不能划的,笔者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专门谈到,此处不赘。在笔者看来,要真正讨论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有必要区分两组概念,即"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这是讨论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这个前提一旦解决,整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平均劳  相似文献   
8.
资本逻辑具有二重性:一是创造现代文明的逻辑,二是追求价值增值的逻辑。与此相联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对资本逻辑创造现代文明、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积极方面持肯定态度,同时给予高度赞扬;另一方面,对资本逻辑一味追求价值增值、阻碍现代文明健康发展的消极方面则持否定态度,同时给予无情的批判。可见,马克思分析现代性的态度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资本逻辑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分析现代性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内在地蕴含于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  相似文献   
9.
课程设计是许多理工科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审计学院2005、2006信管专业"信息系统开发工具"课程的课程设计为例,分别从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学荣 《创新》2014,(3):40-42
当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城乡分割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旨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通过研读马列著作发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亦蕴含着丰富的城乡融合思想,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有必要从中汲取营养。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综合考虑,要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而走出二元结构进而实现马克思视域下的城乡融合,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