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1.
作为中国古代士大夫追求隐逸之志和真朴之趣的代表,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理性的思考、鲜活的感受、丰富的情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与自然同化的人生体悟,真切细致地表现了超然尘外、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学”课程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以及国学热的持续发酵,迫切需要能够承担这门课程的合格教师,因此,为中小学培养国学基础扎实的语文教师也就成为了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侧重点,这个新的变量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有着尤为深刻和密切的关系。它不仅牵涉到古代文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的筛选取舍,也关系到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改革与新变。  相似文献   
3.
岑参写景诗绘画美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与画的相互借鉴与渗透使得二者在创作构思与技法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唐代的绘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岑参的大量展现自然风光的写景诗中就突出地表现了绘画美。岑参正是把自己心灵的感受和对生活的领悟寄托于自然风景的上面,因而,他的写景诗所展现出来的画面美就具有了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元稹不仅是中唐极负声誉的诗人,而且是传奇小说的创作高手,他的《莺莺传》不仅在当时就引起轰动,而且影响远播后世。以它为蓝本的改编作品以不同的文艺形式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的景致,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围绕《莺莺传》的创作动机、人物原型、写作时间、审美价值、艺术成就等问题展开的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悬浮在小说中的仍有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不能尽然消释,还有待于转换视角进行新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历时久远,同当代人在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隔阂。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就是要以“历史眼光”和“现实精神”将古代文学的学习同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意识“推近”“拉远”,并在其间建立起一种“沟通”机制,在“推近”融入,和“拉远”审视中逐渐消除学生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学习障碍,取得良好的学校效果。  相似文献   
6.
窦春蕾 《唐都学刊》2004,20(4):119-121
马致远的《耍孩儿·借马》是元代代言体散曲的优秀之作 ,作者借助嬉笑怒骂的辛辣之笔 ,形象地揭示了元代文人的群体大悲剧。透过表面的诙谐幽默 ,骨子里蕴含着悲愤绝望的冷泪。从元代多重文化语境下重新解读其丰富的思想意蕴 ,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致远的<耍孩儿·借马>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散套,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内蕴.然而历来的研究者主要看重其诙谐幽默的喜剧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其深厚而丰富的思想意蕴的探析和发掘.本文试从元代多元文化的角度解析其思想主旨的多意性.  相似文献   
8.
窦春蕾 《唐都学刊》2003,19(3):55-58
张养浩不仅是元代文坛高官显宦作家群的重要代表,也是元代曲界致力于散曲创作并有别集传世的极少数曲家之一。因此,结合他的生平际遇、事迹行状,选择从文化视角对其散曲进行解读,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窦春蕾 《唐都学刊》2000,16(3):70-73
李贺是中国诗歌上的卓异之才,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生活在混战分裂的唐代中期,怀才不遇,抑郁早逝。他憎恶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和幸福。他的诗,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但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艺术上,其诗力求新奇诡异,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巧夺天工的构思、瑰丽多姿的语言、光怪陆离的技巧使人目眩神摇,应接不暇。本文试图从其23首《马诗》入手,简析其中的寄托寓意,以见作者的苦心孤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