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公正视域下,公平正义具有历史性、相对性和阶级性,并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消灭剥削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要经历一个从相对不公平到相对公平的渐进历史过程。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时代精神。科学发展观蕴涵着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为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供了现实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指明了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集体是自由劳动者的互相合作,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真实集体基础上的道德原则,其终极目的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集体主义下的集体与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相容性体现在:二者是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是多元价值取向与一元价值导向的关系,客观上是吻合的;二者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目标上是互补的。在当前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原则,需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克服对集体主义的极端认知,坚持思想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并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的侵袭。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育伦理的价值预设及其合理性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伦理学是属于应用伦理学领域的实践科学,是伦理学在教育领域得到研究和运用的学科。科学教育伦理的价值功能在于使教育本身的原价值得以最大效度地发挥,使人类对教育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使人的生命本质在教育中及其在教育影响后得以真正展开和提升。其合理性依据是:合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合乎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善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扬弃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历史学的高度阐明了人的本质生成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人能成其为人,人的本质存在的根据是生产劳动;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不变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变化性和发展性;人的本质是矛盾的,是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实然本质和应然本质的统一.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于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育伦理价值问题的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伦理在现代社会不仅要探讨如何对教育主体进行道德立法,提升教育者的教育道德水准,而且整体上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意义上关注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并将此作为现代教育具有价值理性的一个标识.就教育伦理对教育行为主体进行伦理规约和价值导向而言,在当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当将价值追求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结合起来,从而更全面有效地发挥教育伦理的实践功能.这将有利于教育主体的道德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也有助于和谐教育精神的培育和和谐教育生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传统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过分强调其意识形态功能,从而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缺位,影响了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到学校德育中的应有位置。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当代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全面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以实现道德精神向现实善的转换为指归,使道德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外价值得到应有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伦理思想有“仁”“礼”“德”“孝”“学”五个方面的价值内涵,其基本特征是由内而外,重人轻物,重自律轻他律,重义轻利,重精神轻物质。在汲取其思想精华的同时必须科学分析其思想方法的合理性和思想内容的全面性,用哲学的眼光审视孔子伦理思想,宏观上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如此,才能使孔子伦理思想在当前的道德建设中找到其应有的位置,也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就教育善的完全实现而言,教育的道德主体性有两个基本维度:教育系统的道德主体性和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前者旨在从整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后者旨在从个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就后者而言,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实现教育善的路径之一,是主体遵行规范、进行价值追求的活动.教育伦理建设应将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从道德主体性上培养教育者的教育德性和教育信念,为实现教育善提供内在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既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性变革,又深刻阐明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历史发展的主体尺度,将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社会历史观的价值取向,因而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对此的完整解读,有助于澄清将唯物史观认定为纯粹科学认识甚至是"经济决定论"的误读,对在理解社会发展时只见物质不见人、只强调合规律性而忽视目的性的做法也是一种纠偏.全面把握唯物史观的双重超越及其当代价值,对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正确把握"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实质和方向,以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过分强调其意识形态功能,而贴近受教育者实际需要、具有社会普适性的道德教育则往往被倏忽或淡漠,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到学校德育中的应有位置。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当代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全面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以实现道德精神向现实善的转换为指归,使道德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外价值得到应有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