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义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密教内容是否为义净的个人撰述?运用藏汉对勘方法,将义净译本与其平行藏文本中涉及密教的内容进行对勘,并结合其他文本进行分析,可证实义净译本与藏文本属于同本异译。虽然义净译本的密教内容有受到前代译本的影响及出于个人原因所做的添加和改动,但只是较少的部分,总体来看这些内容的主体部分是依据原典所做的翻译,间接证明了这一密教化的《药师经》梵文文本的存在,此译本非义净个人改造的密教经典。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玄奘晚年译经的文献学研究为中心,考察了译经条件的变化,包括译场人员的减少和润文官员的缺失.通过《大般若经》梵汉对勘的实例分析,指出在译经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玄奘的译文依然在极大程度上忠实于梵文,保持了梵文繁复的风格.此外,为了遵循汉译佛经的传统和更好地传播新译经典,他还借鉴其他佛典对译文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玄奘坚守其风格背后的原因,即他希望借由印度佛教,特别是瑜伽行派缜密细致的逻辑思辨来改进汉地佛教思想和风气.而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包括与帝王和皇室的交往也都是为了使他的译经和弘法事业得到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的译经虽然译场规模很大,译经数量不少,却因种种缘由长期为人所诟病.换个角度来看,当时的译经并非全无是处.以施护所译的密教经典为例,它不但有助于对梵文写本的释读和校订,还能从中看到译经受当时历史背景影响之下有意的省译、改译、暗语译法等现象,这些现象背后存在着皇室、文人士大夫等多方面力量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跋娑十三剧中的独幕剧《仲儿》为例,以印度戏剧理论的代表作《舞论》为据,从情节、味、语言等入手简要分析其中所体现的跋娑的戏剧风格。作为早期古典戏剧的代表,跋娑善于对已有材料加工改编,巧于设置情节冲突,营造舞台效果,其语言既有时代特色,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