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性缺陷葛金芳根据时下方兴未艾,东西方众多学者共同关注,并积累了丰硕成果的现代化研究,工业化(包括原始工业化和机器工业化两个阶段在内)进程起步较早的北意大利、尼德兰和英、法等国,都是在比较发达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迈向近代社会的。在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制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指出在中华农业文明之兼容并包、生生不息和灵活变通等总体特征中,蕴藏着伦理至上、看重家族、眷恋传统、崇拜权威和绝对平均主义等文化因子。数千年来,正是这些文化因子左右着制度的演进方向。进而扼要解析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我国土地赋役制度的种种特质及其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4.
宋代官田包佃国内外论著对之虽有论及,惜未展开。近有杨康荪先生所撰《宋代官田包佃述论》(《历史研究》85年第5期,下称“杨文”),对包佃现象首次加以全面研究,在包佃发展过程与规模、包佃主身份与包佃权性质及差额地租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看法。然杨文仍有一些论断似与笔者所见史料不够吻合,故此产生一些不同认识,主要集中在包佃形态、包佃成因、包佃作用及包佃性质等问题上。本文专就宋代官田包佃作用的评价问题略陈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5.
若欲明瞭我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演进脉胳,我们就无法避开历代史籍中既相因承袭又不断变化的各类户籍制度。北宋五等版簿因其恰恰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转进之际而占据着一个独特的地位。作为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第一个全国性的户籍令式,它带给我们关于封建后期经济关系和阶级结构的不少“信息”。这些“信息”因其本身之价值而使我们的探讨不仅饶有兴味,而且十分必要。本文拟就北宋五等版簿的形成时机、主要特征、户籍分类原则及其意义、影响等问题,试作一番粗略的考述与辨析,以就正于史学界的前辈、同人。  相似文献   
6.
冗兵问题,是有宋一代始终未能解决的严重问题。它与辽夏强盛、边事迭起、赋役苛重、小农流移、财政困窘、政局纷争等问题纠缠扭结,并于因果转换中形成恶性循环,在农业生产、阶级关系、军事态势、乃至统一进程等方面,无不投下一抹沉重的阴影。与其它朝代相比,宋朝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军队分为作战部队(“禁军”)与非作战部队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演进轨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土地私有制的演进阶段战国中叶的商鞅变法,魏晋时期的占田荫客制和中唐杨炎两税法,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演进历程中的三大转捩点.以此为界标,可相应划出四个发展段落来:第一阶段:夏商周三代井田时期.以土地公有与私有的斗争为该时期的中心内容.战国商鞅变法前,是井田制度占统治地位.所谓井田,按赵俪生先生的科学界说,是原始共产制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公社土地制度在阶级社会初期的次生形态(《有关井田制的一些辨析》,《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厢军制度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以禁、厢两军为基本构成的宋朝军制中,占兵员总额将近一半的厢军只是一支役作部队,类似于今天的工程兵性质。厢军之不预战事而专供役作,这是宋朝兵制的一大特点。《玉海》卷319引《神宗史志》说:“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可以视为厢军的扼要定义。宋人叶适说:“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水心别集》卷12《厢禁军弓手土兵》)章如愚说:“宋有天下,悉役厢军。”(《山堂群书考索后集》卷41)马端临说,“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文献通考·职役一》)在将厢军定义为  相似文献   
9.
葛金芳 《求是学刊》2015,(2):149-150,181
<正>主持人话语:新世纪以来,就中国史研究而言,其视角逐步下移,着力讲求深耕细耘和扎实厚重,涌现出一大批关注社会底层和具体细节的学术成果,佳作迭出,成绩斐然,然其"碎片化"倾向亦略显端倪;同时数十年来,学界关注的理论话题和宏大叙事,如长期停滞说、冲击反应说等,大多来自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汉学界,出自中国学者自身的理论建树和提炼概括亦不多见。这种情势或许是中国学人在国际汉学界的话语权不足之重要肇因,善谋者当思改进之策。实际上,我国学人在中国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绝不输于域外学者,理应在事关中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作出修正,认为近代农业经济存在过密化现象的条件是小农劳动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MR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