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007年4月21-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杂志社、贵州大学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贵州文化多样性与民族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凯里举行.  相似文献   
2.
山地民族万物关联的生态观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彼此向对方植入了自己的文化符号,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生命体。在这样的生态观的影响下,山地民族不断地向其所处的社区里布控着"神"的化身,使其社区极具神圣性,每一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结果是,在一个有"神"的社区里,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传统思维给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生存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分析祖国疆域区域板块之间的有机联结,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路径。在我国广袤的疆域版图中形成了诸多具有类型学意义的区域板块,不同区域板块因其地缘之上的民族关系又产生了必然的有机联结。不同区域板块之间形成的交错地带,不仅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也是中华民族多元结合为一体的一个缩影,更是理解国家疆域空间与民族整体关系的理想园地。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探讨区域板块之间的交错地带的民族交融状况,不仅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方法论,也是重新认识新时代中华民族国际地位与作用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蒙祥忠 《理论界》2010,(9):155-156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贵州省荔波县,当地水族同胞仍虔诚地使用着一套完整的传统酿酒工艺。从酒曲植物的采摘,到酒曲的制作,再到酿酒的整个过程,蕴含着水族在无意识地模拟人造生命的过程,充满神秘感而又极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作为一套符号象征体系,其食物选取、制作工艺及相应的文化实践,是特定群体的生态智慧与系统性社会配置机制,且不断与所依托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使得饮食文化结构的变迁亦成为诱发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力量。本文选取位于珠江上游的水庆村(贵州省荔波县茂兰镇)为田野点,通过分析当地水族酿造九阡酒的工艺流程与相关实践,指出珠江上游各族群因应生态环境,形成了一套以糯食为主的饮食文化,与珠江流域淡水资源的稳定性相辅相成。然而,本文也指出,在传统稻作农业的现代变迁与转型中,当地糯食性饮食文化正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这极可能引发对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文本看水族道德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伦理道德观可以借助水书、家谱、家训、碑文、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文本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善恶观、崇尚劳动、节俭、互助、和谐、重义轻利等观念,并在水族人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规范、约束和协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