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辛亥革命前后,随着政治和社会变动而来的思想意识的鼓荡激扬,以及边事急迫引起的对本地社会状况的关注,使关于滇西边区边地民族与"归化"和"进化"、民族身份与民族意识、国家民族认同等观念在各种语境中得以表达、重塑.这些观念表明,传统天下国家框架内的一系列观念在近代的民族主义表达中,得到或隐或现的重述或者"重塑".另一方面,民族主义的"听众",对于民族话语也表现出自下而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黎族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24日,由海南省民族学会和《民族研究》编辑部主办的“黎族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罗贤佑、翁乃群、张继焦研究员,李彬副主编,陈景源、吴兴旺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邱永辉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的祁庆富、张海洋教授,良警宇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的徐平教授;清华大学的韩俊魁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的朱启臻教授,孙庆忠、赵旭东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色音教授;中山大学的麻国庆教授;南开大学的高永久教授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和《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与辛亥百年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5.
民族国家是近现代最为普遍的国家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列宁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及极具洞见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分析了其初起及嬗变的历史进程及经济、政治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列宁看来,民族联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列宁肯定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揭示其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帝国主义阶段所涉及的民主和民族问题的实质,并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立场出发,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建设性主张,在基本理论与实践方略上兼顾了民族国家之自决与无产阶级之联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贾益 《民族研究》2004,(2):105-106
作为《中国边疆通史丛书》的一种 ,《西南通史》(方铁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西南地区通史 ,而是作为中国边疆的西南地区的通史。这样一部通史 ,需要“既从边疆地区发展的视角 ,阐述特定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同时又兼及历代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管辖 ,由点及面揭示统一多民族的中国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边疆地区成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必然性”(马大正 :《“中国边疆通史丛书”总序》)。因此 ,某一特定边疆地区的“通史” ,不能仅仅局限于梳理地区发展历史脉络 ,而更要深入一步揭示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百夷"或"白夷"一词作为某一地区人群的总称出现于元代史籍,明代早期成为志书定例;明代中期以后,在李元阳的推动下,"僰夷"代替"百夷"或"白夷"等称呼成为总称,其转变有着深刻的观念内涵。自明入清后,前代史志中的各种称呼既有保留,亦有变化,但"百夷"或"摆夷"等作为系统总称的含义在逐渐淡化,同样体现了时代背景的转移。随着近代"民族"话语出现,"摆夷"逐渐成为某一"民族"或"种族"的称呼。  相似文献   
8.
[摘要]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说明了吴凤传说作为一个符号象征在日据时期及其后在台湾的使用。实际上,自20世纪30年代起,近代中国大陆的期刊中,就有关于吴凤传说的描写。此前,连横的《台湾通史》虽因其“汉族”本位立场受章太炎等赞赏,但其中记载的吴凤传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中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代期刊中的吴凤传说,因为时间、地点、写作者的差异,而体现不同的文化和政治意识的投射,包括对日本殖民者的怀疑、联合台湾原住民的想法、传统伦理的阐发、平民领袖形象的想象,以及台湾外省与本省意识的区分,等等。不过,其整体故事情节仍然延续日本殖民者的创造,只是细节的修改或者强调重点的差异。另一方面,缺乏历史审视的“吴凤”传说的书写,却有与书写者目的背道而驰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清代早期云南方志中的"土司"等志,在体例上虽与明代有所不同,而设类定目之旨趣,仍沿袭明代"羁縻志",只以"华夷"二分视之。乾隆之后,道光《云南通志稿》所定"南蛮"等目,虽羁縻之意不变,但对"內夷"、"外夷"、"土司"、"四裔"等却有明显区分,体现的是清中期以来关于"大一统"和"华夷之辨"等一系列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