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2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晋察冀文艺史50余年的研究中,分期的理论依据存在着明显的非客观因素,边区创始人聂荣臻在边区创造性地执行党在抗战时期文化统一战线政策,繁荣边区新文艺创作,丰富党的文艺管理思想的实际贡献,一直没有得到学术上的充分讨论.史实说明聂荣臻在推动边区前期新文艺运动中,主要起到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边区前期精神文化建设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边区前期新文艺运动方针的直接确认者、主要倡导者,边区前期新文艺运动内在基本矛盾的辩证阐释者.  相似文献   
3.
赵心宪 《河北学刊》2007,27(6):131-136
"朗诵诗"概念在抗战诗歌朗诵运动中诞生,既特指作为宣传工具和政治活动形式的抗战诗歌运动,又具体指称专为诗歌朗诵活动而写作的新诗文体,还作为现代诗学文体论形而上认识的诗学概念等,含义多重。重新梳理抗战诗歌朗诵运动史料,阐释有关"朗诵诗"论争中的各种观点,可以观照朱自清"新诗中的新诗"论断的依据及其诗学价值,并明确"朗诵诗"文体形式"诗的语言"建行所体现的诗学本质。  相似文献   
4.
居于语文教育观念体系核心的语文教育性质观 ,指挥语文教育的全局 ,决定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影响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梁实秋先生从大陆到台湾 ,作为多年从事师范语文教育的优秀语文教育家 ,具有明确的语文 (语言、文字 )观念 ,曾对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质提出过有名的“三阶层”说 :即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言语教育 ,从社会到学校具有粗俗的、标准的、文学的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 ,而“所谓语文教育的目的 ,大部分在于标准语文的使用之训练。”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梁先生的观点不但内涵丰富、深刻 ,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秀山花灯”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其内涵是不明确的。从文化整体特征审视,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把秀山花灯视为一种区域民俗文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区域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几种具体形式。应正确理解秀山花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所具有的民间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生态保护认识的逻辑起点):体现民众共同意愿的社区地域性,时间节律和遵循的程序仪式规范性,百姓大众日常生活习俗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6.
梁上泉成名期新诗的民俗积累赵心宪梁上泉50年代中期成名之后,一直被海内外文学史家注意,普遍看好其成名期诗作,誉之为“新山水诗”[1],具有“华美的诗美倾向”[2],不太费力“就把时代行进的脚步声带进诗中”[’j,等等。梁上泉有记生活笔记的习惯,几十本...  相似文献   
7.
讨论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民间文化形态的复杂性,是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前面临的,创新传承理论建构的方法论选择难题。钟敬文先生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多视角"文化考量"中国传统文化,从而精彩提出"三层次结构"的民间文化形态说,其民间文化概念提出的思考过程说明,文化形态学方法论原理具有特别的理论穿透力。但这个理论不分时代语境的混同使用,会造成当下民间文化形态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通过<新诗艺术论>流派视角的新艺术解读,提出新诗本体的核心诗学命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外诗歌传统整合的意象艺术美选择;新诗传统整合的听觉艺术诗美本体价值取向;纯诗是新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大西南诗人的活动,成为新时期中国大陆新诗流变的先兆,中国新时期诗歌运动最真实的缩影.这个史实显示大西南的区域文化具有某种特别的影响本地区诗人的文化动力.<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有关区域文化性格理论视角的合理选择及其成功运用,对新时期中国新诗流变区域文化动力的成功探索,成为这本专著最让人珍视的学术收获.  相似文献   
10.
新诗成为文化研究对象的理论依据,在于文学与文化间“割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如果说哲学、科学偏于诉诸一个文化整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伦理学诉诸一个文化整体的行为方式,那么,文学则偏于诉诸渗透于民族文化方方面面的情感方式。因对社会心理具有潜在的广泛影响,文学在文化结构中所据的具体位置和发挥的实际功能,被视为文学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有学者认为: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份,但并非一切文学现象都足以升格为文化现象,因为“文化价值是深刻、稳定擅久的。”①质言之,没有真正影响文化结构演化的文学现象,理论上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