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失信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他人所实施的背离对方信任期待、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失信行为折射出社会人际关系的病态化特征,社会关系弱化是失信行为盛行的根源,失信行为广泛存在于亲人、熟人与陌生人中,但是三者遭遇的失信风险具有强烈的差序化特征。亲人失信中,社会关系从单向依赖到独立平等;在熟人失信中,社会关系从实体型到虚拟化;生人失信中,概化道德让位于纯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2.
王闿运《楚辞释》着重从时世政治的角度解读《楚辞》,围绕屈原“兴楚返王”的愿望、“荐列众贤”的举措和所谓“款秦误国”的罪名三个重要政治节点展开。这种政治化阐释的背后有其纵横思想的主导和深刻的政治寄寓,并在客观上打上了求新尚奇的烙印,对其弟子廖平的楚辞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楚辞学史上掀起一股尚奇疑古之风,并推动楚辞研究朝求新求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文斌  郭建勋 《民族学刊》2011,2(1):52-58,86
作为人类学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的仪式观念与实践,其分类纷繁多样,神:圣/世俗是仪式分类的基本架构。不过在新近的人类学研究中,仪式的分类突破了传统的二分思维,越来越具有世俗与日常习俗的包容性。本文借助近年来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对仪式行为和近似仪式实践作一简略梳理。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术界对藏区房名的研究,多偏重于对房名具有的传统社会组织的运转和分层的功能进行讨论,或是对各地的房名进行介绍和资料收集,而对房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其源起关注不够。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和在四川省康定县鱼通地区的田野调查,对于房名的文化象征意义和源起,进行初步的讨论,本文认为,房名的源起与房屋中的火塘、锅庄石有密切的关系,这实际象征了人与居住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后,随着社会历史发展,房名之中也体现了房屋占有者的社会及经济地位。总之,房名与居住地、锅庄石的关系,实际是人与地盘神、土地神的关系,因而房名最先要处理的不是经济地位问题,也不是社会结构问题。经济地位或社会阶层是在人--土地神的基础上生发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诗歌中的美人意象与政治托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人—佳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并具有某种原型意象的特性。从屈原楚辞开始,美人意象总是与政治托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美人意象内涵继承与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时代政治与社会思潮对此类诗歌的影响。本文试从原始文本出发,探讨汉魏六朝美人意象与政治托寓性之关系,以及本身象喻性的不断淡化,并逐步走向现实化、世俗化这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康区位于民族走廊地带,是多元文化接触区域,形成了以藏传佛教为主、各大教派并存,并与苯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谐相处的局面.康区还保留有其他藏区消失的宗教派别,为其他藏区少有.以往的研究中,宗教学者运用历史方法,重点研究康区宗教传播史.从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康区宗教及其与族群、社会研究的成果不多.今后可在康区多元宗教与地方历史、族群人口流动、多元文化体系的整体关联、宗教与民众日常生活世界的关系中,挖掘多元宗教在康区社会历史及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所呈现的多重维度和象征意义,探讨多元宗教与社会秩序互动变迁的动力和过程,进而丰富康区宗教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西晋时期,当汉末建安以来兴盛的五言诗歌开始低落的时候,当汉代曾经风行一时的文体大赋也不可能再现其辉煌的时候,骚体作品却不断涌现,并在西晋前期形成相对繁荣的景观,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增添了十分绚丽的色彩。在对这一文学现象加以关注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些骚体作品虽然在个性化与抒情性方面依然保持着传统骚体的特性,但与屈骚、汉代骚体及阮籍骚体相比较,其情感、题材、甚至运用的意象系统,都表现出世俗化倾向。也就是说,原初骚体的社会批判意识和遗世独立的悲剧精神已经严重淡化甚至消亡,那么,对晋代骚体文学世俗化的历…  相似文献   
8.
纵观赋的发生与发展,从“赋者,古诗之流”开始,继而发展成独立的文体,与诗的关系始终是相分又相合。赋不断从诗体中吸取养分,使体物铺叙和诗意抒情相融合,推动自身向更为完善的形态发展。同时,赋所具有的铺陈手法及俳偶特点也给了诗以影响,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属于先楚神系的"高唐神女",具有神圣、淫欲、美丽三个特性.随着社会的高度理性化,在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中,神女原型被一分为二或代表邪恶的情欲,或代表神圣的"道".作品中象征情欲的女性,只是为了反衬男性战胜诱惑的理性力量;象征"道"的女性,则不但给世俗浪子提供了一个永不可及的虚拟目标,而且由这种追寻所带来的幻灭感和悲剧感,充分展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坚忍.  相似文献   
10.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阳尊阴卑"观念的形成导致古代文论对风骨、劲健的偏爱;"阴阳对待"构成"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区分;"阴阳和合"则以"文质彬彬"和"含蓄蕴藉"为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