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这种相互作用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载体.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集中体现在人的生态化属性,因而把"社会生态人"作为人的阶段化发展的价值理念和生态化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一种人性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的生态之维根植于人性之中,主要表现为人的生态品质,凸显社会生态人的生态之维,有助于缓解和消除人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心态危机"。  相似文献   
3.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永得民心、永续执政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本质力量,反映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根本要求.自我革命的思想引擎、实践遵循、价值导向、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蕴含着百年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我革新的革命自觉.以坚持培育政治自觉与永葆革命精神相结合、抓好"关键少数"与"以上率下"相结合、自我净化与强化监督相结合、把纪律挺在前面与高压反腐相结合为遵循,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强化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以此扎实推进自我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用"硬"来阐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很形象,而且包含深刻的内在规定性.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是"硬"的前提;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内在需求,是"硬"的基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是"硬"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是"硬"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与之相契合的人性素质,通过人的内在力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技术和制度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作用于技术应用和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使现实的人成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人"。塑造社会生态人的生态理性、和谐情感、完全意志和适度欲望等人性要素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的素质品质支持。  相似文献   
6.
权力的实现和保障就是正义的体现。在黑格尔看来,自然权利实现的第一个制度就是家庭。家庭正义正是家庭伦理精神的体现,通过家庭制度实现家庭成员的自由意志。黑格尔的家庭正义观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及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创造和培育着新型的人性模态,并实现着对人的重新塑造.社会生态人人性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供了合理的人性范式,能够成为科学发展的理想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理论上,要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发展;在实践上,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步推进,有机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成为党的意志、国家意识、社会时尚和全民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什么要纳入”“纳入什么”“何以能纳入”等理论与现实问题构成论题的基本问题。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共生性。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  相似文献   
10.
人性假设是一种理论研究的方法,也是研究人的方法论,并为人的研究提供基点和参照系.“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生态人”等人性假设是人性研究与人性实践在相关领域的人性概括和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存在性决定了人性处于动态生成中,人性假设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人性假设理论为人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为人性涵化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人性发展提供了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