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居渊 《学术界》2002,(1):124-131
在中国思想史上 ,十六世纪是一个理学盛行的时代 ,学者的学术研究 ,或主程朱理学 ,或主陆王心学 ,经典诠释以体悟本心为范式。然而每一个时代的思想领域 ,甚至每一种思想的发展 ,都不可能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和继承 ,往往会出现出对原有思想传统的反拨。在明代师心蔑古的学术氛围中 ,以博学雄才著称的杨慎 (用修 ,号升庵 ,14 88- 15 5 9)独树一帜 ,力排空腹高心的理学 ,倡导汉唐经学 ,并以考据训诂之学相号召 ,首开经典诠释的考证学风 ,成为清代乾嘉汉学的先行者。杨慎的经典诠释学思想 ,具有时代的代表性意义。一  走出理学 ,倡导汉学 ,是杨…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王学     
明清之际,对王阳明“心学”的批判已成为时髦的社会风尚,虽然还有黄宗羲、孙奇逢、李顒、李绂等学者以讲学对王阳明“心学”予以修正和张扬,但王学已是流风余韵。学术界一般认为,王学及其影响在清代由衰落而逐渐消失,然而据笔者考察,王学在清代不仅没有消声匿迹,而是经历了由隐蔽走向公开、并再度演进为高潮的流变过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辨;天理人欲之辨;重自我与尚心力的推崇。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新的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晚清学者桂文灿编撰的《经学博采录》,是清代重要的经学史著作,长期以来,该书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始终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文章由"其人与其书"、"荟萃与实录"、"汉学与宋学"三部分组成,作者认为该书作为学案体的经学史著作,收录了乾、嘉、道、咸四朝的汉学传习活动,较之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内容更为详实丰富,全面地展示了晚清汉学研究的延伸与演变的基本脉络。该书既是晚清学术语境中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归依汉学的真正祈向所在。桂氏的某些见解未免失之偏宕,有欠圆通,但是都显示出桂氏对传统经学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现在的学者进一步了解晚清经学研究的实态。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又称"礼乐"文明,一般研究者在探讨礼乐关系时,往往认为"乐"就是古代进行祭祖典礼活动时使用的音乐。实际上通过对"乐"的字义分析和传统乐义的辨析,可以发现,音乐不仅是指"乐"的器物,还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来源于人性的好恶的情感,即"乐合同"。"礼乐"并不是"礼"和"乐"的简单结合,而是互根互济的整体,"乐"在古代礼学中并不从属于"礼",而是研究礼时所不能忽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尊情”与“贵真”,是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古老论题。但在文学史上,“情”往往被蒙上尘垢。生活于十九世纪初的龚自珍大胆言情,力为辨诬,不仅比他的前辈更为深刻,而且他的文学思想也开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的先河。本文从倡言真情,推尊自我,张扬人性三个方面探讨了龚自珍的创作个性与思想,并指出他的文学思想与王阳明的哲学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他们轻视“六经”,重视创作的主观精神,此乃轻视知识的王学传统在文学领域中的折射。“性灵说”的出现是王学在清代诗坛的复苏。  相似文献   
7.
毛奇龄与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居渊 《浙江学刊》2002,(3):125-130
毛奇龄是清初学界一位既极具社会影响而又是颇有争议的学者。自清人全祖望作《萧山毛检讨别传》 ,对他道德文章的抨击可谓不遗余力。乾嘉学者一般都研读其书 ,或暗袭其说 ,而对他的评价却持审慎的态度。乾嘉之际阮元、焦循、凌廷堪等人通过对毛氏学术的重新定位 ,并推尊其为清学的首创者 ,从而导致了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 ,反映了乾嘉之际经典诠释亟须更新的一种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8.
陈居渊 《学术界》2024,(1):165-174
江永编撰的《乡党文择雅》正补二编,收录了350余篇清代康乾时期科举从业者的应试之文,从经学的角度,解读了孔子与儒家对礼仪的现实关怀与传递礼仪实践的经学场景,呈现出考据精深、羽翼注疏、考辨纠谬等经学话语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代圣贤立言的科举立场,圆润了传统的经学注释,将《论语》从《四书》中剥离出来,重新置于传统经学系统中,提供了一个非主流的经学文本题材,不仅是一种科举之体的象征,而且已成为一种探索经学之原的经学话语,既推动了清代经学的顺畅传播与拓展新的经学视域,又延续了科举时文的学术生命。  相似文献   
9.
郑玄的易学研究,在中国象数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宋代发展出图书易学后,汉代的象数易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域.随着清代汉学的全面繁荣,郑玄的象数易学被再度唤起.清人对其易学的辑录与考索、对其易学方法的解读、对其易学研究特色的肯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在清代的复兴,而且给今人总结中国传统象数易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略论晚清学术界的尊颜与反颜之争·陈居渊晚清的学术领域,虽然今文经学风靡一时成为学术主潮,但儒学各派的发展却没有停滞,如以讲究内省修身为特点的理学复兴和以考据为主体的汉学仍居于正统地位,又如主张融通汉学与宋学的汉宋兼采之学也相当活跃。然而面对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