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应运而生且日益发展,成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中国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区域行政研究和区域公共管理研究两个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尽管如此,中国区域公共管理研究仍需要在区域公共管理方法论研究、大都市和城市群的治理研究、区域政策研究、流域治理问题研究、跨区域、跨行业联动机制问题研究、不同功能区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研究及区域公共管理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区域政府的合作与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背景和现状,并从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规范、合作政策等五个方面探索了泛珠三角区域政府在合作上的创新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瑞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的实施,深圳特区的经济出现了以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面对这种新的情况,应当怎样正确认识深圳特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表示怀疑,信心不足;也有人认为经济特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似乎缺乏充分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存在被民族国家或一国内的行政区划肢解的可能性 ,所以 ,对区域内政府关系的建设与调整成为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视角 ,催生出了为促进区域发展而相互协调 ,寻求协作 ,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 ,以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区域行政管理。本文首先对区域行政的源起进行分析 ;其次 ,探讨了区域行政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和基本研究框架 ,阐述了区域行政研究的意义 ,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我国行政管理学从恢复以来的教育发展情况,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研究方向的确定以及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评估,是明确未来行政管理学发展方向的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及其改革,是进一步搞好行政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育体系是行政管理学专业发展的目标.在我国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条件下,对"基础"、"中心环节"和"目标"这3个问题进行研究,是我国当代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核心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逻辑,在于地方政府面对非常规任务环境,基于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的考虑,对常规官僚组织进行的自洽性调整.具体运作的逻辑,是借助上级领导的权威,通过“任务发包”和“责任捆绑”的形式整合职能部门力量,促成非常规任务的快速推进.它与常规治理方式一起,构成了中国官僚制组织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有机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7.
澳门回归十年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回归10年来,伴随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其公共行政历经了主动求变型改革、被动应变型改革和危机驱动型改革3个发展阶段.相较于澳葡政府时代,澳门特区政府的公共行政系统得到了整体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比照澳门社会的期待和先进地区的经验而言,特区政府的公共行政尚有不少亟待改革的问题.澳门未来公共行政发展的基本路向是,实现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构建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责任政府、回应性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是黑格尔提出来的一个著名命题。对这一著名命题,恩格斯曾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作了全面的分析,深刻地阐述了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有的同志对恩格斯的有关评述作了误解。例如,1986年出版的《唯物辩证法对偶范畴论》一书写道:“出现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的这句话,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 相似文献
9.
论回归前后的粤港澳政府间关系--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归前后粤港澳地区政府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迁.该文以奥尔森的集团理论为立论基础,探讨了回归前后粤港澳政府间关系存在的缺失、出现的转机与未来的走势,认为粤港澳政府间的全面合作性竞争是提升"大珠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依据、模式与机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认为,实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是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当采取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准市场模式;建立健全流域区际民主协商机制、流域生态价值评估机制、补偿资金营运机制和流域区际经济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