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文章就虚拟物流企业的概念和内涵展开分析,探讨了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过程,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的生命周期IFOT模型、虚拟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行模式、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其目的是提高真实物流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略论西方经济学伦理道德观的演变与承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汉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5):603-609
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西方经济学家在论述市场经济效率的同时,无不强调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无不强调法律和道德对经济与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呼唤法治、道德和秩序.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3-9
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书院制度,其起源、发展、普及的重心一直是长江流域。一方面,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是长江流域书院崛起的历史条件与文化原因;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对唐宋以降的长江文化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先谦汉学研究与书院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谦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汉学大师。受道光以后晚来湖湘汉学之风和督学江南时江浙考据学派的影响 ,王先谦的治学呈现明显的汉学倾向 ;在湖湘理学传统和晚清经世思潮的影响下 ,王先谦的汉学又不同于传统的乾嘉汉学 ,已走出纯粹的考据而呈现出既趋重经史考据 ,又能调和汉宋、兼采古今、求实致用的多途取向。王先谦一生治学讲学 ,始终没有离开过书院。正是借由如南菁、思贤、城南、岳麓等书院 ,王先谦为传播汉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5-9
对湖湘文化探源,不能单向度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最早文化因子,而是要从地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多维地思考把握湖湘文化的渊源。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态、特质,都须在地域文化间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够说明。湖湘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既是两种文化层的交流互动,又是两种文化源头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6.
湘军与晚清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6-22
湘军原本是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南地区创建的一支地方武装,但是湘军出现后完全改变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生态、社会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湘军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自有其内在的原因.湘军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既是军事集团,又是政治集团,同时还是一个文化集团.<湘军史料丛刊>的整理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汉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4):43-47
周敦颐及其《易》学在北宋时地位并不高,但后来在宋学系统中却被尊为“道学宗主”。这不能完全归结为朱熹等人的推崇,而是由于周敦颐从根本上抓住了如何在名教中安身立命这一宋学的问题意识,将《四书》所倡儒家伦理建立在《周易》的宇宙哲学基础上,成功地使《周易》的太极阴阳、天地合德、吉凶之几、知性智慧转向《四书》的“圣人之本”、“孔颜乐处”、“善恶之几”、德性修养,重新建构了以内在德性为本的天人合一之道。 相似文献
8.
朱汉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71-75
百年来“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至今仍存在着文化传统与哲学学科的双重合法性问题。如何才能使“中国哲学”既根源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又表达出人类普世性的“哲学”精神?文章强调应该通过民族性的文化寻根与普遍性的哲学寻根两条途径来寻求重建“中国哲学”的两个学理依据,真正实现中国哲学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29-32
朱熹从修己治人的工夫论角度解读原始儒学的《四书》,从而建构了一个不同于汉唐儒学的学术形态,即一种工夫论形态的《四书》学。这种工夫论以知行关系为内在结构,并构成儒家所特有的“精神—实践”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3-8
作为地域性学术思想及文化传统的湘学形成于两宋时期 ,并且表现出一种将道、学、治统一的学术追求。清代道光咸丰以后 ,湘学在学界受到关注 ,今文学派魏源、宋学派曾国藩是这段时期湘学的重要代表。他们虽有不同的师承与学统 ,但是 ,他们的学术旨趣又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就是力图将道、学、治统一起来 ,并且推动晚清经世思潮的崛起 ,导致湘学形态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