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层次分析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余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4(6):100-102
旅游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而资源优劣直接影响旅游地开发 ,因此正确评价旅游资源是关键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本文尝试着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资源作一定性定量评估 ,以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元性、半合法性、松散性和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认为,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的农民工阶层的最大特点是二元性,这是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在一个社会阶层身上的典型反映.农民工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由其身份的半合法性造成的,而他们缺乏组织的松散的社会联系是其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农民工的特性及其形成原因表现了中国渐进改革的特点.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点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起点(开发研究)→中段(中试环节)→终点(商品化和产业化)3个阶段的特性和内容,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机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遗产”的继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晓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100-1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遗产"是人们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形成并可传于后人的宝贵财富。国内外"数字遗产"的相关案例及实践表明,"数字遗产"继承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法律应对"数字遗产"继承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五大矛盾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立航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3):69-72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背后隐藏着短工龄与长保障、工资低收入与社保高消费、高流动与小统筹、保障不足与保障“多余”以及即期收入与长远保障这五大矛盾。要有效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就必须追根溯源,认真研究处理好这五大矛盾。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没有发达的物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将受到极大限制,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发达物流业的支持。本文拟对电子商务下物流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包括电子商务对物流业提出的新要求、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电子商务下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善区域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珠江三角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区域金融结构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它包括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三个层次,在衡量区域金融结构时应以微观结构指标为主,同时兼顾中观结构指标和宏观结构指标;2.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区域金融结构依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扭曲现象,主要体现为区域金融机构集中度过高、区域金融工具集中度过高和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等.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变化及其创新发展--以"泛珠三角"和"大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98-102
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不同的区域,其内部的要素构成、结构、功能都不尽相同,因而区域之间开展旅游合作的模式也有所差别.以我国较为典型的"泛珠江三角洲"和"大珠江三角洲"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很大差别的区域的对比分析为例,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创新模式.区域旅游合作模式需要随区域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创新,这种创新表现在合作模式的阶段性变化、合作形式的多样性等方面,唯有创新,才能促进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提高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长春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07-109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价值目标选择的功利化;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价值实现手段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因素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对大学校园的辐射;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校园的污染;西方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态的过度膨胀。矫正大学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对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熏陶和影响,开展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德高校会展教育实践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建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8):56-58
文章从中德高校会展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入手,就学生来源渠道、会展教育观念、师资队伍、高校与会展企业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二者间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进而指出影响我国高校会展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