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及其经济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钱忠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32-37
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 ,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农企业和农民耕地保护成本和收益构成要件的分析揭示耕地保护的经济学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中央政府和农民具有强烈的耕地保护倾向 ,地方政府和非农企业耕地保护的动力不足。要切实保护耕地 ,需要采取措施变动经济当事人特别是地方政府和非农企业的成本收益预算线 ,使其耕地利用决策符合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契约的不完全性对“公司 农户”农业产业化组织效率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金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契约的完全与否是组织效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公司 农户”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中 ,公司与农户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农业产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公司与农户双方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 ,导致了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的不完全性 ,进而影响到这一组织模式的运作效率。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该组织模式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庆钧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93-97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有关公民参与的研究既有政治学的视角,也有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公共行政学视野里的公民参与研究涉及到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表达利益需求,使政策更具有回应性,更符合民众的需要。公民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对公民参与的作用需要作辩证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政策过程中融入有效的、积极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4.
网络化环境下的行政沟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坚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3):60-63
网络化环境必然导致行政沟通从内容到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网络化时代,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对行政沟通的正负面影响,抑弊兴利,加快行政沟通的网络化进程,构建适应网络化行政沟通要求的组织机构和信息传输机制,建立网络化行政沟通的制度环境,利用网络化行政沟通的公开性、快捷性和交互性特点,推进行政沟通的现代化,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索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是新时期许多高校的重大任务。导师制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而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到高年级本科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导师在学生选课、专业学习和研究以及生活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可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也体现了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 ,对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领域有二大部分。其一,心理档案的建立:包括机构的明确;条例的制定;现代先进手段的运用;完备档案中的一般资料、家庭情况、心理测验、综合印象、咨询记录、日记书信类附加材料等内容。其二,心理档案的利用,重要的向度是:指导学生自我认识;提高心理咨询效率;发挥教育干预功能;普及心理健康观念;为心理健康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素材。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在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史华楠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9-101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呼唤着依法治校的深入发展。高校应把大力推进依法治学、治教、治校作为一项重要的新世纪工程 ,使学校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 ,从随意性走向规范化 ,从经验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庆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3-2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现.从农业、农民和农村三方面,运用聚集经济等原理说明发展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以及劳动力转移,并提出城镇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姜继红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1):25-27
大学生勤工助学意义重大,具有社会稳定、知识拓展、社会化、经济资助、心理脱贫等复合功能。面对岗位供不应求、管理难以到位和亟等加强、认识有待提高、或勤工助学流于勤商助学勤工助玩助酒助烟等负面效应或不足现状;依据勤工助学既助学又成长的目的,劳务型向智力型的转移,范围从学校走向社会,面向短期课题、小型项目、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农村乡镇企业和专业户、家教的发展趋势;应加强在制度,组织,基金,方向,智力与劳务、育人与解困、教育与管理、创新与实践结合诸重大方面的对策导向。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生有了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非正式组织”也会随之发展 ,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着不同的类型与层次 ,有着不同的特点与成因 ,因此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 ,不仅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而且有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