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梁德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8-82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必然统一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出从法治教育、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摩擦现状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已从传统市场扩散到新兴市场,出现了反倾销、实施保障措施、技术性壁垒三个新动向.究其原因,主要由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战略意图、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国际产业结构不协调等因素所致.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应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投资发展战略,熟悉和掌握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国的贸易救济体系,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3.
城郊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城郊乡村旅游及其社区发展,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正,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重塑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景区与社区的区域功能,并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宁夏农村学生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两个民族县58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田野调查,分析了实施“新机制”后样本地区农村学生家庭义务教育支出情况,并就其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对样本地区学生家庭教育支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各级政府解决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促进宁夏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而尝试性地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中无能为力的层创性概念化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具有补偿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德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62-67
为促进社会流动的公平性,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教育的三个基本属性(准公共产品性、外部性和第三部门属性)及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进而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剖析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政府应当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向义务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和弱势地区倾斜;可以通过选择教育券制度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论文首先简述了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其次,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演进过程和阶段划分,并分析了各阶段的特征,着重分析各发展阶段的成长动力差异,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然后,基于特定网络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最后,构建了由生成动力、区位指向力、集聚经济和创新力决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8.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中隐喻机制的翻译策略探讨——以《围城》为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探讨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文章表明:简单型、镜像型和单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机制以直译为主,意译法适用于双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式,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强大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中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论的不一致。选取陕西省1989—2008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来揭示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而农村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影响较小,且短期作用为负,由此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焦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晓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32-133,137
本文归类分析了过去19年(1990--2009)国内有关外语焦虑研究的文章,总结出国内外语焦虑研究的现状及特点,概括了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就,找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指出今后国内外语学习焦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