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茅盾、巴金创作与冰心小说《超人》的精神联系主要表现为茅盾的小说《幻灭》直接整合、转换进了冰心小说《超人》的内容,巴金的小说《灭亡》也与冰心的《超人》形成精神共鸣。茅盾、巴金文本中所昭示的渴求母性之爱的男性心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这正是冰心从女性角度建构母性之爱的创作拥有广大读者、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隐秘曹家历史的小说。“元妃”即是隐喻“康熙”。康熙驾崩形成的政治环境变化,导致曹家遭受革职籍家的毁灭性打击,是“虎兔相逢大梦归”的隐秘涵义。这一导致整个家族彻底败落的塌天之祸,结束了历经曹玺、曹寅、曹颙和曹覜三代“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繁华之“梦”,是“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寓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云意象就受到文人的重视,范钟诗词中的云意象在数量上与内涵上都尤为突出。范诗云意象以黄、白、碧为主,喜欢用的修饰词有浮、飞、流、归等动词,以及高、层、孤、断、火、香、愁、凉等形容词。范钟的云意象更加关注的是与自然有关的生活场景,将云意象当成大自然的工艺品来欣赏,与其他的意象构成和谐的画面。不同季节、形态与色彩的云都具有各自的内涵、风味与作用。从不同角度展示范钟的喜、哀、悲、愁等丰富情感与对自由、隐逸、忧国等的精神寄托,既有意象的画面美、诗歌的韵味美,又有内部的忧民、离思、隐逸等审美特征。在情感方面,因其个人经历,范钟多赋予云意象悲凉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成立使获得崭新身份的公民们第一次拥有了自我家庭之外的空间寄托,甚至一度几乎完全转移了人们曾经给予家庭这一私人空间的历史热情.反映在“十七年”中国乡村文学中,即合作化、人民公社等政府行为,加之离婚、分家等民间行为,广大村民们的家庭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性变革;家庭的淡出直接宣告着国家显赫社会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6.
中古汉语词汇复音化在词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学术价值.将中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研究成果细分为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整理.回顾表明,在近数十年的研究工作中,其研究对象的粒度从大的历史分期逐步精细化为专书,进而针对不同性质的语料进行考察,研究方法从定性概括发展为定量分析,研究范围从个体、局部和零散的词语考释到整体性的复音词构成分析和复音化的规律挖掘,在整体上呈现出由个别到一般、由表层到深入、由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随后,在已有研究成果回顾及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中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期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而词汇的演变与时代背景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分析和揭示了中古时期呈现出的具有多重特征的复杂社会背景对词汇的影响,包括提供新词产生的需求、丰富新词的产生方式、促进词语的交流传播和加速词汇系统的调整等.剖析了中古时期的复音词是如何占据和巩固了在词汇系统中的优势地位的,从而论证了社会因素对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推动理据.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在世时默默无闻,两百年后始为人所重.其诗文清新、简淡,余韵远播,且以其"靖节"之人格,令人敬仰乃至痴迷.笔者认为历来研究陶氏的诸家学者,不少人较多地掺杂了个人感情或跟风追捧的因素,从而呈现出颇有几分类似宗教般的虔诚与崇拜.其实陶氏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和常人一样只是世俗中人.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在世时默默无闻.两百年后始为人所重。其诗文清新、简淡,余韵远播,且以其“靖节”之人格,令人敬仰乃至痴迷。笔者认为历来研究陶氏的诸家学者.不少人较多地掺杂了个人感情或跟风追捧的因素.从而呈现出颇有几分类似宗教般的虔诚与崇拜。其实陶氏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和常人一样只是世俗中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力推其“真淳”人格的同时,我们对于陶氏的研究,也需要一种“真淳”的原则和心态。  相似文献   
10.
1920年前后,梁启超对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个欧洲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的性质做出区分,在批评后者将西方的现代发展引向歧途的同时,他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及实践方向作为中国现代发展以及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镜,这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话语对于文艺复兴的启蒙主义化的理解分歧明显。梁启超将清代视做"中国之文艺复兴时代",这同样与更为强调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一致性的胡适形成差异。以文艺复兴为参照,梁启超既从清学的发展中确认了依靠自力走向现代的中国自我,也指出其片面强调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