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日益衰落、消亡。自2012年起,国家住房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几部委开始对全国的传统村落进行摸底调查,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把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相似文献   
4.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进程对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作为中药材价值颇高。历史上医书对南瓜的记载不单涉及其基本性状和相食相忌,南瓜在中医上的具体应用更是值得大书特书,在历史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瓜肉、南瓜藤、南瓜蒂、南瓜花等均有妙用。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进行了梳理与辨析。将西瓜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初步传入期、推广种植期及之后的全国广泛种植期。从西瓜的自然属性、西瓜的经济效用、西瓜的种植技术和西瓜的文化意蕴四个方面对西瓜得以在中国广泛种植推广的动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 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 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十个大类,界定了各类农业遗产的特征与特 点。在结合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当注意把 握的八组关系,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 系、保护主体与多方协调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关系、现实保护与记忆留存的关系、政策导向与 制度建设的关系及保护主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和 建议。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农史、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近30年来各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均有涉及,研究人员众多,研究成果颇丰。文献回顾根据农业、农村、农民划分成两大部分,并进行述评。总体而言,近30年来以对农村、农民的研究居多,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史、社会史,虽然相对比较成熟,但仍然可以深入;对农业研究相对偏少,且以对农业经济史的研究为主,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很少,历史地理学、环境史等学科的加盟为这一研究增加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技术引进是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基础。近代水稻育种技术的引进经历了国外水稻品种的直接转移、育种技术转移和本土化三个阶段。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为派遣留学生、聘请西方育种学家、引进育种材料以及译介西方农业科技论著等。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土化,近代水稻育种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就已经比较流行,清代、民国愈演愈烈,该习俗可能是源于节俭的理念,后逐渐发展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最终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在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指的是西瓜子,晚清以来南瓜子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瓜子又异军突起,最终确定了三者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