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林业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人工纯林问题、天然林保护不力、绿化中大面积铺设草皮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人们只关注森林的工具价值,而忽视森林的内在价值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罗尔斯顿"生态整体论"为人类认识森林问题和森林价值提供了新视角,对林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扭转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注重维护森林系统整体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我国行政改革中占主导地位两种行政改革理论。在全能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它们的效率中心主义特征已经产生了行政特权化及社会不公等消极现象。共和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个古老而有影响力的政治传统,以强调公共利益、制度均衡、对话协商、公平正义及公民美德为主要特征,在今天政治生活中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共和主义视角下的公共行政理念可以纠正我国行政改中的效率中心主义倾向,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依法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大局的根本之策。我国《反恐怖法》立法,应坚持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入宪,明确"恐怖主义犯罪"核心概念,坚持刑法为主、民法与行政法为辅,不同类型规范并存,从严从重处罚,国际反恐合作,立法适度超前等基本原则,以有效地惩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现象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刑事司法文明进程。对这一现象,以往的学者多从思想来源、价值取向、制度缺陷和实践操作四个方面寻找原因并开展研究。社会心理学强调情境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刑讯逼供行为是发生在讯问情境中的社会行为。讯问情境中讯问双方权力差异引发的心理效应、讯问者的角色行为及其与被讯问者的角色互动、讯问者的群体心理效应、讯问者挫折感都可能是诱发刑讯逼供行为的重要情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治理决策是典型的非常态非程序化决策,是检验现代政府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基于对公共危机治理决策之特性及其对政府决策能力之挑战性的研究,审视共和国建立以来公共危机治理政府决策能力嬗变与重构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历史进程,剖析其变迁之得失因由及影响,反思其经验教训,进而探讨改善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政府决策能力,提升公共危机治理决策效度之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指出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处境削弱了社会联系中依恋、奉献、卷入、信念的控制力量,因而促成了违法犯罪的发生.期望通过对社会控制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扩大研究者的理论视野,增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认识,以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哲学践行是为了解惑,惑的主题是普通理性人都可以参与和思考的,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义务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主题.人们关于义务的困惑源自信念冲突,信念冲突具体表现为义务规范不同层面的冲突.对义务之惑的思想分析就是在澄清“义务与责任,义务与义务感,义务感的应有、能有与实有的三个层面,作为类和作为个体的义务”的基础上,对义务规范冲突的不同层面进行重新诠释,从而引导人们分析自己的信念体系,考察是否有不合理信念,进行信念的重新建构,消除错误认知造成的不一致,达到一定的释然.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山林权属纠纷如得不到及时解决,轻则影响林业生产,重则破坏森林资源,引发群众械斗,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及时调处山林权属纠纷是维护山区农村社会稳定和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