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国 《社会》2019,39(5):80-105
休谟的国家理论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规范意义上的,即认为政治制度有野蛮与文明之分,只有文明的政府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自由与繁荣,其理想形式是经过科学设计的共和制政府;另一个是经验意义上的,即认为政府权威建立在人们公共意见的基础之上,其形成有着自然的历史过程,并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两个维度的基础之上,休谟一方面探讨了商业、风俗及理性的发展如何影响人们公共信念的变化,进而推动人类政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休谟指出,鉴于社会大众易受迷信的影响,社会的明智之士应当采取“审慎的社会变革观”,在尊重传统和保持权威的条件下推动正义和自由的实现,并要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经济实践活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与互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经济特征。深入考察西道堂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使我们更好把握多元文化态势下西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宁晓鸽 《家庭科技》2021,(12):47-49
农村空巢老人及其特征 农村空巢老人 世界卫生组织将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者定义为老人.老人内部也有年龄划分:60~ 69岁为低龄老人;70 ~ 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指成年子女离开家后的中老年夫妻,农村空巢老人一般指成年子女因外出务工而迫不得已"空巢"的农村中老年夫妇,也包括因未婚而无子女的孤寡老人、老伴去世后独自居住的老人.因此,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在农村大环境下没有或失去子女照顾、独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相似文献   
4.
"全职主妇"在我国家庭领域早已不是新现象,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现今一些高学历女性回归家庭引发不少热议,使这个群体从社会边缘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范围.本文对城市全职主妇存在的社会地位低下、社会保障程度低、家庭生活质量降低、缺乏生活照顾主体、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且精神状态不佳等养老困境提出简要解析,并从设计和完善制度、社会支持等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一、二、三期数据显示,女性社会地位的进步程度不一致,教育地位和政治地位与男性的差距逐渐缩小,家庭地位上升也较为明显,但是经济地位与男性差距扩大了。经济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因素不是影响女性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社会阶层结构的日益分化使得社会中、下层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弱势化,从而造成了她们经济地位的下降,甚至政治地位和教育地位也难有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价和使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理解当前女性社会地位不一致以及推进我国妇女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随着市场经济主体由政府计划转为市场主导,数量庞大的毕业生队伍以及市场经济主体的转变引发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难于就业的窘境。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就业难问题,提出可借鉴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刘伟 《兰州学刊》2008,(3):29-31,39
政府与非法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帝国时代二者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的政治传统,而西方社会二者的关系则表明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些面向。当代中国既延续了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某些“不变”,又在西方现代思想的冲击和社会转型下有所“变”,而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某些特征。探索这些问题对我们认识二者关系、建立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家庭暴力法》有诸多创新之处,为我国反家庭暴力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现行的法条中将受暴妇女设想为积极的行动者,认为她们会利用各种手段直至离婚改变受害状态。这一隐藏假设体现在反家暴法中过于将婚姻暴力的起诉权、监护人资格的撤销申请权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权交给受害者。解构受暴妇女的积极行动假象后,发现受暴妇女受到多种结构性限制,很难离开施暴者。应当修订完善反家暴法,赋予家暴公益诉讼权,同时放宽监护人资格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资格,以真正维护受暴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