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古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余(予)、朕、印、台”几个,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后“我”在现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汉语语言历时长久,第一人称代词从古至今在数量、称数、格各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清代对藏传佛教的禁约和整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文固 《中国藏学》2005,(3):169-175
清康乾之世,对藏传佛教进行了多方面的禁约和整顿,诸如严肃国师禅师的封赠,禁止随意私自剃度或私行建寺,严禁喇嘛游方他地或久居京师,并对喇嘛的服饰及饮食制度作了规整.这些禁约整饬办法的颁行,对于整饬藏传佛教中的诸多流弊,严肃教戒僧规,促使其健康发展不无益处.但更多的效果是在政治方面,即经过整饬的藏传佛教,更成了统治者用之而得心应手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青苗善事是乡土社会进行农业祭祀的重要仪式,广大民众通过对神灵的信奉达成现实的目的,具有社会控制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桥头村官房和庙宇举行的青苗善事仪式的描述,表明这一农事祭祀仪式在传统乡土社会中,与基层行政管理相协调,为保持农业生产秩序,促进乡土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多元,语言生态丰富,各民族在长期的杂居状态下族群接触频繁,使得各种语言呈现出独有的特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青海河湟地区汉族民俗语言的历史性、杂糅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杨慧  杨慧林 《兰州学刊》2006,(11):20-22
本文通过对西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发展脉络的梳理,试图从其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中找出走出当代西方哲学困境的出路,尽可能地减少后现代思潮带给中国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空灵"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至宋朝"空灵"的内涵不断丰富.结合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诗歌作品,探究其诗歌中"空灵"诗境的主要内涵,即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创造出具有自然属性的空灵;表达真性情、追求隐逸自由精神的主观空灵;追求空寂,充满梦幻而创造的无"灵"字的空灵;运用参禅悟道方式营造的佛禅空灵.  相似文献   
8.
藏族、蒙古族商人对清代青海民族贸易贡献巨大。从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藏、蒙商人既是牛羊、皮货、青盐、矿产品及其他牧区特产等输往内地的供货商,也是茶叶、布匹、鞋帽、麦面等商品输入牧区的进货商。藏、蒙商人的经贸活动开发了青海牧区及西藏等地的各类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牧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他们的经贸活动促进了丹噶尔等地的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增进了内地与牧区之间的交流,进而推动了青海乃至西藏等地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双减”政策为视点解读我国教育改革育人为本的价值本质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研究结合近两年的实践梳理各界对于“双减”政策的对象、责任、质量、公平方面存在的理解误区,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建构综合治理体系,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不同层面给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以期为政策的更好实现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包,经历坎坷、创作颇丰的王安石,其诗歌中蕴含的“空灵”诗境,呈现出超脱尘世、万物一空的禅境特征,具有静淡中显灵动气韵、融自然与主观于空灵、以议论喻托之法显空灵、蕴理于空灵的特征。探究这些特征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将有利于加深对其诗歌中“空灵”诗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