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贽的公文沿用了骈体文的形式。但又具备了经世致用的实用功能和明白晓畅的公文特色。在中国公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立足于陆赞现存的骈体公文作品,通过归纳梳理,分析总结了陆贽的文学思想,认为可分为文道结合、质素文风以及辞贵真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认为“所以贵我生 ,岂不在一生” ,绝不能使宝贵的生命成为猎取声名、利禄、权势和富贵的工具 ,生命存在的本身就自成目的 ,真实而不虚矫地坦露生命的真性便是存在的首要课题 ,因而他将“任真”、自得”作为自己最高的人格理想 (参见《连雨独饮》、《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萧统也以“任真自得”品其为人 ① 。苏轼对他的为人之“真”更是赞不绝口 :“孔子不取微生高 ,孟子不取于陵仲子 ,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 ,不以求之为嫌 ;欲隐则隐 ,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 ,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 ,贵其真也。”② 这种“任真…  相似文献   
3.
龙娜娜 《职业时空》2008,4(1):105-106
经过多年的争论,业界已对社会新闻的大致内涵取得了基本共识,这种共识的基础虽缺乏严格的学术立论,却是约定俗成,即社会新闻是对于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报道。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社会新闻是与严肃的政治新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从目前各媒体对社会新闻的处理来看,  相似文献   
4.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巧妙地通过设定饥饿艺术表演这一荒诞情节,暗含了艺术创作 中两对无法回避和调和的矛盾:一是用饥饿艺术与身体的关系寓示艺术和“物”的矛盾,二是用饥饿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寓示 艺术和大众的矛盾。由此表达了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努力,也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写照。《饥饿艺术家》因此可 看作是一部卡夫卡人生的寓言。  相似文献   
5.
两姐妹与蛇丈夫——"蛇郎”故事的中华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郎”是一个覆盖欧亚土陆,以它的奇光异彩与丰富内涵为世界所注目的幻想故事.中国“蛇郎”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的"烟花情结",根植于他与礼教相背离的思想观念,释放在其反映边缘女性生存状态的"烟花粉黛戏"中.他将女性从"零落风尘,积怨难诉"的古旧形象中解放出来,使她们焕发了真实鲜活的人性色彩;在与男性的对比中,显现了女性所特有的负重不屈与坚韧顽强.在其对女性进行再认识和价值重估的过程中促成了他对女性的发现--将女性作为一种独立性别存在来看待,这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献考察,汉人《礼记》绝非《大戴记》和《小戴记》两种,今传本《乐记》则是《小戴记》中所保留之《乐记》,而非刘德等所撰24卷本《王禹记》或刘向校定23卷中秘书本《乐记》一部分。《荀子》之书为刘向所编定,《小戴记》也为刘向所校定,均依据原始文献,未曾篡改。大、小戴之师后仓乃“荀卿之支与余裔”,《乐论》并非荀子手著专论,而是荀子后学记述荀子论乐之语,包括古事与古言,以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也是荀子后学所记先师论乐之语,以阐述儒家乐学理论,同样包括古事与古言,它们之间同源异流,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后人是此非彼,强分轩轾,并无必要。还原《乐论》和《乐记》的成书情况,战国末年的荀子当为始作俑者,而文本写定则是荀子后学所为。将儒家形成系统的乐学理论归功于荀子学派,符合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 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是关于“纯粹意识现象”的学问,但是这种“纯粹意识现象”是一种意向性对象。现象学以这种意向性对象来反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这种关于意向性对象的观点在哲学本体论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但是,以这种现象学的意向性对象来分析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却是一种揭示了文学艺术活动的审美主体性和主客体统一性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多词一训"是<尔雅>首创并使用得较多的一种训释方式,本文把这种训释体例中的一组被释词称为"同训词群".按照逻辑推理,一个"同训词群"应该是一组同义词,但<尔雅>很多"同训词群"中的词语之间并不具有同义关系.本文分析了<尔雅>里这种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并认为古人混淆字词,混同词的不同义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阳节"登高"习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传统民俗核质是祛邪避灾.当代重阳节"登高"习俗的民俗内涵取实践、实用之义.至于"登高"的传统民俗意义在不同的民俗受众那里或强或弱地彰显出来,但是它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