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俄藏Φ365号《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进行了重新考察,着重讨论了它的创作年代。这篇讲经文产生于北宋。讲经文作者在讲经文中运用了代表北宋音乐文化信息的"衙前乐部"和"傀儡戏"物象;其强调诸天伎乐与世间音乐之分,推崇正乐、排斥俗乐的倾向也与北宋建国之初雅乐意识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康保成 《学术研究》2003,17(11):127-129
本文对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南宋李嵩画《骷髅幻戏图》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傀儡戏的关系进行了 新的探索,指出“傀儡”与“骷髅”在发音上为一声之转,其共同的来源是髑髅。《骷髅幻戏图》提示出, 印度的悬丝傀儡是通过密宗仪式影响全真教,从而以画《骷髅图》和悬丝傀儡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歙县南乡老竹铺,地处皖浙交界的偏僻山区,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曾有一个傀儡班,常年累月活跃在百余里范围的大村小镇,为丰富当时农村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佛教东渐的大文化背景下,经过中国式改造的佛教著名护法神大黑天神信仰亦由中国传至日本。大黑天神信仰在中日戏剧之间搭起一座文化桥梁,它使中日傀儡戏的文化底蕴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本文揭示了中国戏神与日本傀儡戏神百太夫之间的共通性,这是进一步认识中日傀儡戏文化底蕴及中日戏剧交流问题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5.
南宋禅师兰溪道隆"颂古"诗所说的"川杂剧",按照禅宗语录特别是杨岐派禅师以戏说法的言说系统进行阐释,它最可能指的是"神鬼杂剧"。当然,也不能排除它属于"杂剧用傀儡"之列。此外,"川杂剧"还可能随着禅僧的地域流动而东入浙江各地,进而对绍兴杂剧、温州杂剧等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茗 《山西老年》2008,(8):46-47
影戏的名称见诸记载是宋代的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影戏"条,其中说:"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说得很具体:在宋仁宗朝,  相似文献   
7.
代表日本傀儡戏发展最高形式的"人形净琉璃"大成于17世纪初,与能乐、歌舞伎并列为日本三大剧种之一,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太夫"是日本傀儡戏神,其诸多神格与中国戏神完全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百太夫祠一般不单独建立,而是作为八幡神、夷神等异国神的附属神受到祭拜,暗示了其与域外文化间的亲缘关系,亦表明中国傀儡戏是日本傀儡戏最为重要的母胎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文献史料、文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排列出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从而证明中国古代假人傀儡戏的形成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考证和分析,还可以归纳出假人傀儡戏在起源阶段到形成阶段的若干特点,并得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其一,假人傀儡戏的形成时间最迟不会晚于秦代;其二,秦汉假人傀儡戏在制作材质、表演方式、表演场合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其三,这一时期假人傀儡戏的流传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某些风俗有关;其四,巫术是促使秦汉假人傀儡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五,假人傀儡戏和假面傀儡戏这两个概念从秦汉时期便应作出严格区分;其六,假人傀儡戏研究的突破,也可以引发对中国早期戏剧发展史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木偶戏又叫傀儡戏、傀儡子,石阡人称木斗斗戏、木脑壳戏,即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它在外部的物质形态、表演形式和内部的社会组织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虽然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但现状堪忧,在传承与发展上需要尝试和实践各种科学合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何葆国  李立 《民族论坛》2006,(11):34-35
傀儡戏,一直是客家人喜好的一项娱乐。每当夜幕降临,楼里响起“咙咚咙咚呛”的锣鼓声时,楼里的大人小孩便知道,这是傀儡戏快要开演了。傀儡戏又叫木偶戏、布袋戏,数百年来一直为客家人所喜爱,尽管现在楼里能够收到十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但是他们依旧对傀儡戏情有独钟。在闽西南土楼乡村,不知活跃着多少个傀儡戏班,大多由家庭成员组成,四五个人也就行了,农忙时干活,农闲时便被人聘请,走村串寨,在土楼的天井里搭台演戏。傀儡戏台很小,通常用一些杉木板搭成,正面对着祖堂,或者就搭在祖堂里,比较讲究的戏台还会贴着一副对联:“一时间千秋故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