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01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管理学   5529篇
劳动科学   507篇
民族学   569篇
人才学   2078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5874篇
理论方法论   1234篇
综合类   22394篇
社会学   4636篇
统计学   2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873篇
  2020年   808篇
  2019年   1204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990篇
  2016年   1190篇
  2015年   1618篇
  2014年   3156篇
  2013年   2827篇
  2012年   2644篇
  2011年   3113篇
  2010年   2908篇
  2009年   3205篇
  2008年   3130篇
  2007年   2286篇
  2006年   1948篇
  2005年   1923篇
  2004年   1507篇
  2003年   1476篇
  2002年   1462篇
  2001年   1305篇
  2000年   1007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协同育人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当前,高校协同育人在制度上、机制上、模式上存在不足,特别是企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不强,严重制约高校协同育人的成效.运用"自组织"理论,可以有效审视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上的缺失,指导深度推进高校协同育人.健全高校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发挥重要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近年来,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迈进,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课题组对吉林省地方高校进行调研,结合调研数据分析高校的专业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教学能力、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与学习兴趣,探究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望能给地方高校的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专业,作为高校组织的基本单位,其自建媒体平台,是以专业为链接点的群体开展传播的重要阵地.专业自媒体平台对该群体传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使本专业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形成强关系链;二是促使以专业为主体的信息聚合,使专业在自我信息传播中掌握主导权;三是从传播效果看,促使专业资源和情感的聚合,并为个体带来归属感,强化和升华群体情感.  相似文献   
5.
6.
构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是培养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吉林省地方高校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更新、内部治理结构、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地方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为吉林省地方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高校作为促进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成才的中坚力量,其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党,保持党的先进性意义重大。但高校面对社会、全球化以及新媒体所衍生出来的文化效应的挑战,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服务意识薄弱、形式内容单一、缺乏组织领导和机制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9.
三朗扎西 《民族学刊》2018,9(5):90-96, 127-128
西南民族大学在2013年-2016年为甘孜州招收培养定向就业学生,解决了甘孜州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民汉兼通双语人才匮乏、基层人才队伍不足等现实问题,形成了较成熟、可借鉴的订单定向招生就业模式,是建立民族高校“双符双适”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教学在很多高校的教学实践当中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当中,其原因在于将研究和研究性教学相混同。研究以发现新知为宗旨,而研究性教学则应以传播已有知识为己任。让研究作为教学的手段,不是为了以研代教,而是为了寓教于研,避免知识灌输的局面,提升知识传播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研究性教学应以已有知识为内容,坚持知识的确定性,以便合理设计研究问题,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知识上的收获,从而为未来从事真正的研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