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7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2303篇
劳动科学   72篇
民族学   310篇
人才学   285篇
人口学   227篇
丛书文集   400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794篇
综合类   8877篇
社会学   911篇
统计学   6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1182篇
  2009年   1356篇
  2008年   1367篇
  2007年   1088篇
  2006年   1099篇
  2005年   1215篇
  2004年   1134篇
  2003年   1084篇
  2002年   921篇
  2001年   917篇
  2000年   770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并且增速上形成中西部对东部地区赶超之势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否可以支撑其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24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比4种要素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进一步运用4种最重要要素的偏效应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在要素禀赋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同东部地区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且大多数城市的重要投入要素已经具备了支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因此,要实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要素禀赋构成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补“短板”政策,又要通过推进数字资源的平衡布局来改变城市之间的数字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以构筑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工程伦理问题的出现,更加呼吁改变已有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开始盛行,并成为对研究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4.
5.
6.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易地扶贫搬迁为我国扶贫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和实 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搬迁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效,防范和化解易地搬迁后续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因 此,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把巩固搬迁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统筹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措施,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 发展问题?深入推进生态宜居搬迁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形成相互支撑、协调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为高质量打赢易地扶贫搬 迁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9,(5):94-99
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问题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矛盾性就一直被社会理论家们感知和思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批判现代性问题上发展起来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以往的社会存在方式,但也使主体自身原本具有的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成为不可能,物化阻断了人们与世界之间的真正关联,以错误的实践形式代替原有的真正实践形式来表达主体的生存状态。怎样冲破这种已经被物化的生命意识的束缚将是一个艰难的进程,而对人们实践活动形式的美好期许正是对现存物化状态的否定。因此,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探究对我国社会思想和文化建设仍有其重要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各地政府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为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增长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考察地方政府环境分权和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本地—邻地”效应,本文利用非期望产出EBM模型测度绿色技术创新程度,并将绿色技术创新指数引入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最后,结合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空间集聚以及邻近地区的策略竞争效应;(2)环境分权对本地和邻地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U型”变动特征,且现阶段并未跨越分权驱动创新的临界点;(3)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效应整体为负,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等不同类型环境分权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4)区域环境分权产生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9.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城市整体形象建设中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注重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建设中融入公共艺术,能够实现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良好传承,并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旨在对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并从整体性设计的城市文化、规划、建筑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10.
人民主体性是主体性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崭新理论进路。与传统主体性哲学专注于其抽象性不同,人民主体性则具有生成的特质。人的生存状态时时受总体性的资本与政党双重逻辑共同作用影响决定了这一特质:资本逻辑从经济领域出发,渗透至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导致人及人际关系的异化状态;政党逻辑则以政治领域为起点,设定目标、凝聚共识、有效组织再塑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以及它对政党理论的创新和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新思考主体性问题的契机。坚持政党总体性权力对资本的驾驭,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内在要求,更为中国语境下的主体性研究提供创新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