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65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155篇
管理学   9203篇
劳动科学   426篇
民族学   795篇
人才学   1282篇
人口学   701篇
丛书文集   8648篇
理论方法论   2307篇
综合类   20593篇
社会学   6141篇
统计学   222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741篇
  2020年   858篇
  2019年   827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727篇
  2016年   1076篇
  2015年   1658篇
  2014年   3889篇
  2013年   3285篇
  2012年   3784篇
  2011年   4228篇
  2010年   4040篇
  2009年   4064篇
  2008年   4343篇
  2007年   3136篇
  2006年   2537篇
  2005年   2513篇
  2004年   2122篇
  2003年   1895篇
  2002年   1724篇
  2001年   1437篇
  2000年   950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4.
城市治安状况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借助场景理论的研究框架,从城市可见的各类文化舒适物与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构成的整体性"场景"视角切入,通过采集深圳市10个区的82种文化舒适物数据,构建文化场景评价体系,进而以深圳市10个区的治安安全指数为关联研究对象,分析文化场景对城市治安状况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在15项文化场景维度中,本土性、国家性、正式性、睦邻性、功利主义、平等主义六项场景维度与深圳市治安状况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过方差分析进一步得出本土性、睦邻性、平等主义场景在不同治安分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且呈同向影响关系,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文化场景与治安状况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北威州的中心区域,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蜿蜒流淌,好似一根波光粼粼的丝带贯穿其间,鲁尔区也因此得名。全区人口580万,约占德国总人口7%,人口密度则是全德平均水平的5倍。密集而相互交错的工业、住宅、交通等网络沿鲁尔河谷连接成片,形成由多座大中型城市组成的鲁尔都市集群。当代鲁尔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群星闪耀、蔚为壮观,其经济、社会、文化特质在德国乃至欧洲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建设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介,因而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市民转化为智慧城市"迭标"主体的重要支点,是智慧城市开辟新型就业岗位的依托,是智慧城市引领普惠幸福生活的基石,亦是智慧城市建设诉诸人本价值的保障.数字时代,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作为,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年安徽省993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创业培训以及健康状况对返乡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 外,宏观政策环境和信息渠道是影响返乡创业的外在约束条件.因此,应多途径合力提高返乡人员的文化素质,全方位提升创新创业培训的实际成效,强化全体返乡创业者对身体健康的深刻认识,促进实用性创业信息的流动共享.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物质空间载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未缺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工人阶级生存状况及其历史命运的思考中,形成了城市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新范式,并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以生产方式为出发点,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城市观的基本维度,批判工业化城市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破坏,积极探索并投身实践,寻求解决工人阶级城市生存问题的根本路径,为未来工业化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城市观的基本内涵,挖掘恩格斯的城市哲学思想,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城市观的发展脉络,寻找解决工业化城市问题的理论工具,也是对恩格斯伟大思想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9.
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空间转向”席卷人文和社会科学,也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发。在空间视阈的观照下,女性文学研究聚焦分析三种空间:城市空间、风景空间和流动空间,不仅揭示性别空间的建构本质,展示空间对性别生产的影响,而且强调“空间实践”的意义,提出空间是多重的、动态的、异质的及情境性的空间,空间的意义可以由行动者在空间中的实践所塑造。女性文学研究一方面从“空间转向”中获得深刻启发,另一方面,女性文学研究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回馈、反哺和充实了“空间转向”,实现和见证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