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05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627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5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出土文物作为 “二重证据法”的重要实物史料,已经普遍应用于中国古代史等研究领域,历史地理研究也不例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史地理学者围绕鄂君启节、出土地图、出土简牍与出土隋唐墓志为主展开相关研究,利用新中国出土文物对我国历史时期的水陆交通路线、历史政区、历史地图编绘及其反映的丰富内涵、地名、乡村和基层社会诸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特征。但同时也存在对出土文物的历史地理内容和价值做单个的、独立的研究较多,综合的、全面的研究较少的问题,出土文物与传世历史文献的比勘、印证分析往往有所缺失,提高到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见木不见林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3.
虚拟集聚作为新兴现象和新生学科增长点,颇为前沿且涉及学科广泛.文章详细梳理了虚拟集聚的内涵、特征、模式、诱因、影响及具体应用并分别予以评价,概括总结了虚拟集聚的学术分歧及未来拓展空间:空间理念各异、风险透析不足;主要针对制造业,对新兴业态挖掘不够;多从微观企业、产业入手,缺乏区域视角、国际视野的拓展;量化研究及典型案例解析更有待强化等.指出应倡导跨学科的视域与胸襟,探索学科的包容性发展.未来需要贯彻六大双轮驱动机制(即集聚与分散双轮驱动、传统地理与新兴地理双轮驱动、微观和宏观双轮驱动、共性和个性双轮驱动、学科探索与实践运用双轮驱动)的精髓与理念,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集聚的学术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5.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在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列宁既大胆推进以利用资本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新经济政策改革,同时也清醒认识并切实防范新经济政策改革带来的各种风险,强调要把握新经济政策改革的前进方向,控制新经济政策改革的范围和限度,把在一定限度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置于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要掌握无产阶级政权的根基,把无产阶级专政体现得更加充分,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上不犯政治错误;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心,更加重视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做斗争,反对贪污受贿,将蜕化变质的党员清除出党;要防止两极分化等等。回望、考察革命导师列宁防范新经济政策改革风险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管控好改革风险,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遗产地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之所以能传入佛教并将佛教文化保存发展下来,与其地形、气候、气象等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也一步步被描绘为文殊菩萨的形象或载体。本文通过对地理要素与佛教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深度探讨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与五台山自然地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条件下林业管理出现林业发展强调绿色可持续、林业管理突出信息化、林业保护意识不突出、林业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建林业生态文化,打造生态林业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构建信息化林业管理新模式、创建林业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加强林业文化的传播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9.
10.
教育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就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教育地理学在我国也受到一些学者重视。随着《教育地理学》一书的出版,教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确立起来,学者在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随后研究势头减弱,学科发展缓慢,存在研究对象尚不明确,学科性质争论不下,学科体系尚未形成,研究团队薄弱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国外的教育地理研究已经发生了教育地理研究的“空间转向”,并获得了较丰富的理论成果,值得借鉴。我国的教育地理学研究需要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方法论研究、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