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699篇
劳动科学   72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1098篇
理论方法论   216篇
综合类   1959篇
社会学   356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基本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是我们理解体会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钥匙。仅从报告在对时代问题的准确研判、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历史担当方面看,这篇纲领性文献鲜明地表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矛盾观、人民观。首先,在时代观视角上,对时代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对当下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作出准确把握,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历史观特别是在时代观上的充分自信。其次,在矛盾观视角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深刻分析,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观点。再次,在人民观视角上,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彻底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彻底地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5):48-53
从1750年前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现在,世界现代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经历了约270年。这270年既是经济发展的270年,也是经济学研究的270年,当然了,也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发展的270年。在这270年当中,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大概一直是"向好思路"、"冲浪模式"和"兄弟向前冲",即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研究都倾向于把经济发展的许多事情都向好的方向看,保增长、高投资、高速度、加快发展、跨越模式、高收入、高消费和激励政策等,层出不穷,几乎成为世界经济学的主流用词。相反,常规经济学的研究极度忽视对经济学二重性的研究,即经济发展和决策的副作用和非均衡状态。如果我们把经济矛盾看作是某种"变异"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异的经济现象对世界经济、洲际经济、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以往的经济学研究比较缺乏理性思维和理智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误。矛盾经济学的提出,就是为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是预防学生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这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调解能力。将从高校学生矛盾冲突的现状出发,挖掘辅导员在调节能力上的不足,剖析人民调解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在联系,提出高校辅导员调解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5.
在实干环境下,"能者多劳"容易引致劳与不劳的矛盾、多劳与少劳结果的矛盾、上级苦心与下属不满的矛盾以及良好愿望与困境局面的矛盾,导致领导者陷入"左右都不对"的困境。究其根本,在于领导者未能立足公平底线、未能把握权责对应、未能平衡劳与得之间的关系、未能真正考虑下属情绪。领导者破解这一困境,需要依据岗位定职责,人人平等;考量贡献定报酬,公正决策;立足全局定任务,科学分配;兼顾感受定主次,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6.
省籍族群政治是当代台湾社会重要的政治议题之一。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梳理长期以来选民的政党认同趋向,以及这种趋向是否与省籍矛盾相关联。历史性结构的对比,分析当前新形势下省籍族群矛盾在选民政党认同方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肖翀 《云梦学刊》2015,(2):68-70
邓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辩家,其著名的"两可之说"受到古往今来的诸多争议。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两可之说"进行专门、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两可之说"的推理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两可之说"不构成逻辑矛盾,也不构成悖论,不应从流于诡辩。  相似文献   
8.
作为完整经历了整风运动的"七月"诗派骨干诗人,鲁藜后来常怀着感激谈到自己如何通过整风运动而发生思想转变的,短诗《泥土》也常被他作为这种转变的例证。不过,鲁藜整风运动前后的真实体验,却与他事后对整风运动的认知存在着反差。在整风运动期间鲁藜作为"抢救"对象,对自己的处境惴惴不安,为自己的冤屈愤懑不平,但他又将遭受的打击视为"考验",以此把冤屈"合理化"。这一时期写成的《泥土》等诗表现的那种低调做人的"泥土"意识,其实是诗人在面对内心痛苦时所采取的一种"自我规训",虽与他的真实体验并不一致,却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也呼应了传统的为人处世观念,因而被那一时代的人们所欣赏。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本身所存在的矛盾历来学者多有论述,然而在全面分析的同时,尤其应重视如下两个方面的突出矛盾:一是改革者自身的矛盾使清末新政运动由始便陷入困境,二是进一步激化的新矛盾如教育体制改革的矛盾等使新政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再次审视清末新政的矛盾之时,我们发现困境中的改革与改革中的困境作为两大矛盾主线使得这场新政运动在最终自身瓦解的同时也使清王朝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10.
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被称为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开端,这篇文章写于明治政府时期,由此批判了日本封建社会的残酷制度。本文首先阐述了作者岛崎藤村以及《破戒》的创作背景,其次分析了主人公丑松的自身矛盾,然后披露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差别制度,并从差别制度的历史原因、差别制度的影响因素、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差别制度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日本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