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2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56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095篇
理论方法论   494篇
综合类   4530篇
社会学   277篇
统计学   9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1161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反贫困思想产生于对市民社会贫困问题的批判性论述.他指出市民社会的贫困根源在于资本私有制,且以劳资对立或贫富分化表现出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切入点,马克思展开了对上述贫困根源的系统阐释,结论是在资本私有制的外壳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不相容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灭亡的前提下,走向"所有人的富裕".在总结当代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取得的理论成就时,既要反映对其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要突出它的中国化特质.这种特质主要通过科学处理好决胜脱贫攻坚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本制度的优越性与具体政策的发展性、经典马克思理论观点与"中国道路"的特质等方面的关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从德语技术概念的历史视角看,马克思的技术概念不仅包括了"技术"的论断,而且还涵盖了"工艺学"的界定.马克思认为,"工艺学"与"技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整体,"工艺学"是核心内涵,"技术"是外延指称.因此,马克思的技术概念应是一个兼并"工艺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综合性概念,是关于实际劳动过程的、蕴含社会效应的科学研究,这对当前的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内在超越确定儒家思想特质,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主张。这是力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凸显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质的一种进路。随着中国内在超越与西方外在超越说流行开来以后,人们发现中国也有外在超越论说,西方同样有内在超越言述。于是,内外在超越便不足以用来界定两种文化的特质。即便承诺内在超越的断言,那么需要看到它的双刃剑性质:它并不单纯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优势,同时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阻断。儒家必须致力于实现三个突破,才能连接两个长期的阻断——神对人的规范与约束、物对人的独立与价值。由此,儒家及中国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失于现代首创的败绩,承诺高位政治规则和认知外部世界,逆袭上位,实现古今转变。  相似文献   
4.
承接启蒙自古就有的哲学与宗教、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谢林所谓探究具体存在的肯定哲学与探究概念、本质的否定哲学之间的张力,马克思立足于特殊与普遍、经验与超越之间的张力结构,对施蒂纳沿着声扬具体存在之论发展为否定普遍、超越维度的唯一者逻辑的做法提出尖锐批评。从理性启蒙与德性启蒙统一、生产力与道德协调一致的角度来看,施蒂纳推进启蒙的方案是极端的,会导致各种虚妄,招致规范性维度、理想性维度的丧失从而招致虚无主义。物质偶像、精神偶像必须祛除,但物质基础和精神理想必须维护。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表明,只有在合理维持特殊与普遍、经验与超越之间张力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启蒙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5.
方博 《学术月刊》2022,(2):15-26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强调德国浪漫派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另辟蹊径的阐释在论证上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除了学生时代的短暂邂逅之外,马克思对德国浪漫派一直保持着自觉的批判态度,并自觉清除其思想中可能的浪漫主义要素。他与德国浪漫派在一些观念上的相似性,与其说受到了后者的影响,不如说源于相同的时代问题。他们共同面对这些问题,但分别给出了各自的诊断和处方。鉴于双方在基本方法和基础信念上的根本差异,不能因为这些观念的表面相似就轻率断言马克思受到了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或者批评他沾染上了浪漫主义的弊病。  相似文献   
6.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提要]纵观国内外工伤认定法律制度体系发展历史,无论是工伤认定中工伤范围、对象以及认定标准均是随着该国经济社会、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而不断发展,其工伤认定的法律原点是保障职工合法的工伤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以期达到用人单位、职工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益平衡。通过对工伤认定中“伤”和“病”、“劳动者”和“职工”、“三工”标准存在的法律实践争议分析,提出从经济及法理基础理论出发,明确工伤认定中倾斜保护劳动者和平衡分配工伤风险的原则,厘清工伤认定对象、范围和认定标准的法律边界,明确依法适用法律法规是“病”纳入“伤”的正确姿势。  相似文献   
8.
“就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出现35次,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表述。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9.
10.
[提要]近一百年来,日本学术界在引入欧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学、历史学、思想史等方法,在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这种研究范式的局限乃至弊端也开始引起反思。另外,围绕“大乘非佛说”“大乘佛教的起源”“《大乘起信论》的真伪”“如来藏思想是不是佛教”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深刻影响到东亚乃至世界佛教学术界的研究走向。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学术界在佛教福祉学、佛教生死学方面进行了新的开拓,力图挖掘佛教学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