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乡关何处觅英魂--清代民间艺人石玉昆生平著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怀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6)
有关清代民间艺人石玉昆的生平著述,前人曾做过不少研究,但是限于资料的缺乏,其中还有不少空白及误传。随着一些新资料的发现及研究的深入,对这一问题有重新进行考察的必要。现在基本可以确认,石玉昆主要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三侠五义》为其首创,《小五义》、《续小五义》为较晚的另一位民间艺人所创,与石玉昆无关。 相似文献
2.
李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1):119-121
《三侠五义》等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适合平民口味的说书艺术特色是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情节曲折、变幻多端、离奇惊险、悬念迭出以及以诙谐为基调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王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5)
"鸣冤"是近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词语,<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皆释为"喊叫冤屈"."喊叫冤屈"看似简单,其实不好理解,应作细致一点的分析."鸣冤"为的是陈述冤屈以求洗雪,百姓不能自行洗雪时便诉诸官府,"鸣"即为一种诉求方式,但不只是"喊叫".考察发现,"鸣冤"之"鸣"所含诉求方式至少有:其一,击鼓示冤. 相似文献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