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21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2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中国经济是否具备国际影响力却有颇多争论.本文从美国民众的角度研究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研究表明,64.3%的美国民众认同“中国的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党派归属、接触何种媒体并没有就此问题对美国民众施加限制影响,而对媒体的信任程度、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认识到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民意舆论对“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看法后,中国需要客观地、冷静地对待该问题,合理地在世界范围内应用自己的经济影响力来实现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
弹指一挥间,中美建交35年后的今天,诚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中美两国已从当初的相对隔绝状态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与全球影响愈来愈凸显。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界对西方民主输出研究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一是民主输出的根源,包括民主输出的文化根源、自身实力与国际环境、民主输出的理论基础;二是民主输出的历史和实质,包括民主输出的历史、民主输出的目的;三是民主输出的实践,包括民主输出的模式、民主输出的策略、民主输出的后果和民主输出的走向;四是民主输出与中美关系,包括民主输出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民主输出使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我国学界对西方民主输出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关注美国的民主输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特点,并呈现出进一步研究西方民主输出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关注美国重返亚太后对中国的民主输出及西方加强对中国民主输出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关系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在美国总统布什的提议下,中关建立了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旨在讨论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经济问题.中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具有级别高、战略性强、兼具专业性与综合性、指导性强等特点.至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举行三次,取得了很大成效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1928年国民党统治开始,中国第一次进入了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关系时期,寻求国际伙伴关系首次成为中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的中德、中俄和中美关系各自具有鲜明的特性.中德关系建立在两国领导人互相信任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某些意识形态上的类似是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互补的经济利益使国民党可以实现平等的合作.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一开始就是为了增强双方对付共同敌人的力量而形成结盟的,之前都不具有恰当的合作机制,而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不利于结盟的因素.在中苏关系中,结盟意味着从直接敌对状态转向谨慎的合作.而中美之间非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既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合作也不会自动强化双方的官方关系.当结盟机制仓促建立起来时,却缺乏坚实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主要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新时期,美国为了确保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受挑战,遏制中国的崛起,重新调整了对台政策。特别是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把对台政策由过去的"模糊战略"调整为在必要时协防台湾的"清晰战略",更加暴露了其长期分裂我国的企图。我党一定要透过台湾问题认清美国的险恶用心,并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采取各种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美互不信任是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美之间信任的提升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造成中美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解决中美互不信任问题的对策则是进行长期战略对话和在国际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近三十多年的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从中归纳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大约遵循着合作(大起)、对立(大落)和妥协这一互相交错和在反复循环中前进的模式,进而从中美两国外交思想方面对之进行分析,并从国际预期理论方面进行探究,从而验证了中美关系这一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连年波动频繁。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持续推行,中国周边的压力迅速加大,这不禁让国人纷纷揣测美国是否正在构筑更加强力的“对华包围圈”。而刚进入新年,中美关系又遭遇了一个并不良好的开局。就在钓鱼岛危机仍持续发酵之时,美国2013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得到通过,明确承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同盟框架”,并建议总统向台湾出售类似F-16C/D等的高性能战机。我们不禁想问,美国究竟想要做什么?它是否已经视中国为敌了呢?一、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天津条约》前美国人关于台湾的几种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首航中国成功至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签订,随着美国在远东地区商业、文化、军事势力的逐步拓展,以及美国远东政策的渐趋形成,中国台湾逐渐被美国所认识、重视和染指.一些美国商人、政客、军官、外交使节乃至传教士,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向美国政府提出过一些占据台湾的不同主张,"攫取台湾论"、"购取台湾论"、"台湾基地论"、"最后手段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这些主张既不符合美国政府与民众的利益,又受到美国政坛诸多因素的掣肘,且有的主张本身就"相当不明智"或"不合时宜",所以均未获得美国政府的认可,但其对台湾的历史命运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